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 第278章 只因未到授衔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授衔...

内阁众人眉头皱起。

此事说来话就长了。

从禁苑改革开始,李世民和李长河便心中想着下一盘大棋。

欲要仿照现代军队制度,建立大唐新式军队管理体制。

但奈何这半年以来事情着实有点太多,在军队改革中步子就小了很多。

但即便如此,大唐统一的军队名称卫国军还是建立了起来。

后续的军事训练又让大唐部队的科学性大大提升,战斗力大大提升。

所以年关刚过,李世民觉得新的军衔制度可以提上日程了。

与官员九品十八级品阶有些不一样,军衔也分为九品二十级。

具体为:列兵(当了一年的普通兵),上等兵(第二年自动晋升)。

其中列兵为从九品下,上等兵为从九品上。

而后是下士,中士,上士,等级为:正九品下,正九品中,正九品上。

接着是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等级为:正八品下,正八品中,正八品上。

少尉,中尉,上尉,大尉,等级则为:从七品,正七品,从六品,正六品。

少校,中校,上校,大校,等级为:从五品,正五品,从四品,正四品。

将军层次,少将,中将,上将,大将,等级为:从三品,正三品,从二品,正二品。

而在一品层次,军衔为元帅级。

元帅为从一品。

因为首宰是正一品,因而军中也有正一品,而它的名称为:大元帅。

一般不设立,就算设立也由皇族人任职。

总结,军中为九品二十级。

按理来说,李世民已经给出方向,具体操作应该会很简单。

但在实际操作时才发现,事情远远比想象的复杂。

因为人心思利。

自从朝廷放出有关重编军衔后,引发了全军上下广泛关注。

这种情况还在理解范围内并没有引发一些波动。

但当一月中旬放出初步军衔名单后,事情就变得奇怪起来。

这种,大部分人依旧是认为评定正常,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心怀不满。

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军衔被评定低了,面子上不好看。

这些人中的一些人资格比较老,也有重大战功表现,但之所以将他们军衔评定低,是因为他们以前犯过错误。

功是功,过是过,谁也不能因为有功就无视过错。

所以李世民要求对于过去犯过错误的要审慎。

因而军衔评定工作非常之复杂,非常之艰巨。

甚至一些评定低了军衔的人,竟然开始暗地里拉关系送礼。

更有甚者,有人在评定处骂街哭闹。

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人便是侯君集。

在此次评定过程中,虽然他有从龙之功,而且很早就跟随李世民,但是他苛责手下,打骂手下,甚至还在武德年间害死过一个人,这就导致将他评定为中将军衔。

而与他同时期的,比如尉迟敬德,已经是大将军衔。

比他还差一点的程咬金竟然是上将军衔。

要知道玄武门之变中,自己担当的角色是怎样的重要。

如今难道就是卸磨杀驴?

自己虽然不在乎军衔高低的带来的薪酬,但行于世间,面子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他直接找到了评定的委员会,指名道姓要求将自己军衔往上提一提。

要是不做,他宁愿将这个军衔章挂在家里狗头上。

李世民知道后顿时勃然大怒,立马写了一幅字让人带给侯君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这句诗词狠狠打了侯君集的脸。

要知道当初战场之上,这些人连命都不要,就要为大唐拼个未来。

现在呢,不过是一个小小授衔,就引得鸡飞狗跳,这有什么意思?

李世民的表态后的第二天,李靖上了一道公文。

内容:臣一心只为国,如今国家凋敝,药师何以敢获如此高军衔荣誉,愿意将大将军衔降低军衔至少将,节省国家供养,减小百姓负担。

接着李孝恭也上文,与李靖内容差不多,要求降低军衔。

有了这两位大佬在前,其他人也是纷纷上书要求降低自己军衔。

徐世积要求将上将降低到中将,段志玄要求上将降低到中将,刘弘基要求上将降低到中将,等等。

凭心而论,一个军人对军衔比较看重,无可厚非,毕竟军衔与军人的荣誉、地位、利益休戚相关。

但过犹不及,军人你要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保家卫国,而不是享受。

你争我夺,这像什么样子。

李世民面多众多将领要求的降低军衔并没有同意。

因为这是贞观朝。

要的就是一个公正。

你要抬军衔,他要降低军衔,要都是按照你们心思来,那置国家法度与何地?

于是立马下了一个皇帝令,要求有功之人必赏,有过之人必追究。

朝廷评定不是过家家,你说升就升,你说降就降。

将这些军伍人士狠批一顿,最后提了一个人,那便是侯君集。

李世民直接下令,将侯君集军衔再降低一等。

他不是觉得军衔不够吗,那就给他再降一降,看够不够,不够再给他降一降。

将军之下还有校尉官,更低也可以。

这下无人说话了,侯君集也终于醒悟过来,立马上书服从朝廷旨意。

就这样这场授衔风波才止住了。

但也仅仅是止住了,毕竟正式的授衔还未开始。

且评定也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所以推进一直很慢。

但如今,眼看最终日期越来越近,也是到了不得不处理的境地了。

二月十五日,最后日期。

这一天被确定为卫国军建军日,授衔也将在那日举行。

此刻面对着房玄龄的提问,内阁众人中还是有人发言了。

杜如晦道:“事情总要处理,避不过去,那就直面。”

“按照圣意办就行,军中的不满,就让我们内阁承受吧。”

“身在其位,就要为圣人分担其忧。”

“诺!”其余人拱礼。

见他们神色依旧凝重,杜如晦笑了笑,“给你们说个好消息吧。”

“如今大将有李孝恭将军,尉迟将军和李靖将军对吧。”

“是这样没错,怎么了?”魏征一脸不解。

杜如晦继续道:“我前几日对圣人旁敲侧击,他说大将应有十位,而元帅也应有十位。”

“什么?”众人一惊。

杜如晦:“圣人还说,突厥不除,不封大将之上。”

“所以,我预计十年之内诸将军皆有机会。”

众人一眼一亮,他们似乎知道该如何处理授衔事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