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 第340章 国庆之后始收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天下,这国家,光鲜亮丽的背后藏着无数蝇营狗苟。

或许目前来看唐朝表面上似乎蒸蒸日上,也不知道那皇帝李世民是否真的知晓百姓深层次的苦难?

若是他真的如传言那般圣明,她腾蛇也不是故意阻挠之辈。

但可惜的是他李世民连身边的人都没彻底认清,除了那如圣一般的李长河外,其他人,也不知道隐藏了多少面目。

想到这,腾蛇不敢再去想了,她怕自己忍不住。

阅兵还在继续,情绪还在不断累积沸腾,似乎长安百姓多年积蓄的不满和愤懑今日都在抒发。

群体性的欢闹,将一切不平压下,众人皆对未来充满了希冀,似乎看到了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大唐走向了一个无敌的盛世。

时间转到了中午十二时,所有阅兵方队检阅完毕。

而李世民再度来到朱雀门楼前发表讲话。

内容简洁明了,将他登基以来做的事情简单叙述,而后对未来进行展望,主打一个推介自己。

让民众相信朝廷,相信皇帝,提升民众自信心,这对未来发展极为重要。

当李世民的讲话完毕,那就预示着此次阅兵到了尾声。

这一日,普天同庆,这一日,四海升平,这一日,展示了大唐无与伦比的实力,这一日,整个社会跨入了新的纪元。

五月一日过去了,但新的麻烦事也接踵而至。

欢腾的气氛依旧掩盖不住深藏的问题。

其中最直观的问题,便是开春以来大旱。

虽然李长河和李世民早有准备,让大量民夫修建改造了郑国渠,积极抗旱,但时至五月,依旧雨水缺缺,如今麦子已经到了快收获的时节,但放眼看去,麦田之中皆是耷拉的麦穗,麦穗极其干瘪。

毋庸置疑,今年的收成肯定欠佳。

但比历史上的这个时期好点的是,在未雨绸缪下,江南地区的粮食已经提早调入了京都长安。

当然,运输速度有限,江南的粮食也只能满足最低限度长安需求罢了。

不至于像历史上无奈的开城门,让百姓去关外乞食。

但也仅仅如此了。

如今民智未开,百姓依旧是相信天人感应,觉得长久不在雨是君王无道的表现。

甚至有一些阴谋家开始在坊间传播是李世民杀凶夺权导致的天变。

这个舆论就很严重了,对大唐的政基进行的破坏。

所以第一时间朝廷就对其进行了澄清和积极解释。

要知道舆论这个武器,有用时候,它是真的有用,毕竟舆论的高地,你不去占领,自然有他人占领。

当然也有值得欣喜的地方,就是李长河穿越而来培育的那些麦种有了更多发现。

除了夸张的产量外,其抗旱性也极为优越,虽有减产,但比其他种子好太多了,知识亏了二成多一点罢了。

假以时日,将此种广泛传播开来,或许可永久解决粮食问题,让大唐人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于是李世民又下令让不少人去管理新麦种的事情。

按照这麦种一年三到四季的收成,明年便可对大唐全境内的麦种开始逐步更新了。

除了这个事情,新的计划也逐步开展,今年的收成已经注定,那么农业人口必定大量闲置下来,让他们在长安无所事事可不是好的选择。

于是以工代赈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修桥铺路,建设水利工程,大量基础设施开始建设。

全民进入了大建设时期。

似乎此刻一切都以发展为先,但其实,不该忘的事情,也没有忘记。

比如郑家女儿案,暗地里李长河在不断搜集证据,正准备来波大的。

五月七日,李世民来到农田,拿着镰刀割了一团麦穗,标志着收割正式开始。

随后中午,政令从政事堂出,长安各处有朝廷人员出动。

收网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