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朝第一航海家 > 第221章 李景隆挂帅出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阴历九月,大明的北方已经进入了冬季。

北平城北,德胜门外,旌旗林立。

一队队士兵身披铠甲,排着长队,正在等候出发的指令。

北风呼呼地吹着,旌旗迎风飘扬。

士兵们都穿上了冬衣戎服,内穿“红胖袄”,外披锁子甲、铁网裙。

红胖袄戎装中填充着厚棉花,长度一直到膝盖,厚实而保暖。

燕王朱棣与将领们也都穿上了冬季戎装,身披山字形铠甲。

他们身上带着腰刀、弓箭、藤盾等各种兵器,一应俱全。

“王爷,此行路途艰险,王爷一定要好好保重!”

徐王妃一边帮朱棣系着裘皮披风,一边跟朱棣告别。

“爱妃,你放心!本王征战疆场二十余年,又不是第一次上战场,本王不会有事的。”

朱棣早已习惯了别离,对于徐王妃的浓情蜜意,心中了然。

“倒是你们,留守北平,要面对李九江的数十万大军围攻,千万要坚持住!本王,一旦达成目标,会立即返回来支援你们。”

“王爷,请放心!臣妾与炽儿一定固守北平,等着王爷凯旋归来。”

“爱妃,本王相信你,相信高炽,你们要与道衍多多商量……”

与往常朱棣出征北伐北元一样,徐王妃与燕王朱棣再一次相拥,诉说着离别前的不舍。

与往常看着燕王夫妇秀恩爱、“撒狗粮”不同,这一次,郑海没有再向朱棣投去埋怨的目光。

他与徐妙锦也在城门口“撒狗粮”。

“慎之,你一定要好好保重,我等着你回来。”

徐妙锦的眼睛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嗯,妙锦,你也要好好保重。李景隆来攻北平,你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待着燕王府……”

“慎之,”徐妙锦抽泣着抱住郑海,脑袋埋在郑海的肩膀上,“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放心!我一定会贴身跟着燕王,只要他没事,我一定也没事!”

“慎之,不管姐姐同不同意,我都要嫁给你!”

徐妙锦紧紧抱着郑海,泪水一个劲地往下流:“你一定要活着,我等你!等你回来娶我……”

“放心吧!我会回来娶你的。你也要好好保重自己。”

……

离别的话永远说不完,永远听不够。

抱着徐妙锦,郑海感觉这个寒冷的冬天不再寒冷,这个大明有了他的牵挂。

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帮朱棣扫除一切障碍,同时,让自己走进权力的中心,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幸福。

徐辉祖不是嫌弃他的身份地位吗?

那他就用行动证明,他的身份同样可以比肩国公,甚至超越国公!

徐王妃不是认为他给不了徐妙锦想要的幸福吗?

那他就用行动证明给徐王妃看,他才是那个能够给徐妙锦真正幸福的人!

告别了徐妙锦,郑海一身戎装,骑上了他的战马。

他回头看向高耸的北平城墙,这座城门名为“德胜门”,音同“得胜”。

这一去,将是漫漫征途,再回北平,只能是几个月后了。

“出发!”

随着朱棣一声令下,燕军大军离开了北平城。

当北平城北的北风呼呼刮着的时候,应天府也开始吹起了一阵阵冷风。

几天前,应天府城外也有一场声势浩大的送别仪式。

那是八月底的一天,曹国公李景隆被封为征虏大将军。

李景隆出发那天,皇帝朱允炆亲自到长江边为大将军李景隆送别。

朱允炆赐予大将军李景隆通天犀带,赐予李景隆象征军事大权的斧钺。

遵循方孝儒等人的建议,执行高规格礼仪——“捧毂(gu)推轮”之礼,朱允炆亲自扶着车毂,推车前进。

虽然只是象征性的推车,但这是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最隆重的礼遇。

朱允炆对李景隆的重视可想而知。

李景隆骑着马,走在前往河间府的路上,一脸得意,满面春风。

如今,他是统领五十万大军的征虏大将军,比老将军耿炳文统领的三十万大军多还要多。

耿炳文实际带领的也不过十三万,而他是整整五十万。

这么庞大的军队,对付区区一个朱棣,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朱棣再能打,也只有十万兵马,或许能打败耿炳文的十三万人。

但朱棣不可能打败他,他的兵力是朱棣的五倍之多。

“呵呵,燕庶人朱棣,你就等着吧!你终将是我李景隆一战成名的垫脚石!”

轻轻捋了捋皇帝授予的通天犀带,他看着眼前那黑压压、一眼看不到头的士兵队伍,露出笑容。

随军的一名将领刘璟对李景隆恭维道:“大将军,深得陛下隆宠,此战携天子之威,必能一战而胜。”

“大将军携50万大军,燕贼区区数万人,必能一举打败!”附和的一名将领名叫高巍。

“嗯。”李景隆微微点头,对二人道:“你们俩曾在谷王手下,对北方诸事比较了解,希望你们多给本将军提些好的计策。”

“大将军放心,属下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两人抱拳回应。

就在三人有说有笑之时,前方一壮汉驱马前来。

“属下瞿能,拜见大将军!”

李景隆盯着都督佥事瞿能,只见瞿(qu)能身材魁梧,一脸凶悍,横眉怒目,一看就是个粗人。

“瞿佥事,有什么事?”李景隆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

瞿能道:“禀大将军,前方便是河间府。大将军,是否令诸军就地驻扎,稍作休整?”

“嗯,瞿佥事,你安排下去,我军到河间府驻扎休整。”李景隆简单回复了瞿能。

瞿能走后,参将刘璟对李景隆道:“大将军,我听闻,瞿佥事素来英武善战,威震西南。由他辅助大将军,真是如虎添翼,大将军可以省去许多烦心事。”

高巍摇摇头:“大将军,这未必是好事。我听说,瞿能是兵部从四川调来的,只怕是兵部对大将军不放心。大将军还得防着他一些才是,免得到时,被他抢了首功。”

李景隆默默点了点头,看着瞿能的背影,眼神中多了一丝警惕。

九月十一日,李景隆五十万大军进驻河间府。

三日前,燕王朱棣率领的大军,从北平出发,前往支援永平。

朱棣将燕军的大部分精锐都调走了,众将领根本不认为,北平能抵挡住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

如果北平守不住,那他们的家人就都保不住了,根基就没了。

燕军的各位将领都很着急,纷纷向朱棣提议,放弃永平,回师防守北平。

朱棣顶着压力,单独找郑海来商量对策:“郑海,如今该怎么办?本王是想北上,可诸将人心浮动……”

“殿下,开弓没有回头箭!”

郑海盯着朱棣,反问道:“如果现在回防,殿下就有打败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信心吗?”

朱棣沉默。

他手上的兵力实在太少了,力量对比悬殊。不用打,他都知道打不过。

除非像上次打耿炳文那样,趁敌人立足未稳,可以偷袭一下。

但即便是对付耿炳文的十三万大军,朱棣也没有获得全胜,那是一场突袭战,仅仅杀了几万人。

耿炳文龟缩在真定城,依旧有十万人马,主力尚存。只是,后来,耿炳文被朱允炆换掉了而已。

如果耿炳文继续与朱棣对阵,朱棣未必能打败耿炳文。

如今,李景隆率领的是整整五十万大军,几乎是耿炳文的五倍。

朱棣看向郑海,询问道:“那本王,该怎么说服诸将?”

郑海笑了笑。

原来,朱棣并不像史书中记载的,那般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