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朝第一航海家 > 第397章 开海禁之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站在群臣中,听着众臣的议论纷纷,郑海心中感慨万千。

“寸板不许下海”,这是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的命令。

朱元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原因有很多。

元末时,日本国国内战乱,许多战败的武士或者难民加入海盗,从事海盗活动,经常出没于中国沿海。

见到海盗活动有利可图,日本的武士、商人与浪人逐步从零散的海盗变为有组织的海盗,从事武装走私与海盗活动,统称为倭寇。

明朝初立,被朱元璋打败的张士诚残部也逃窜入海。

朱元璋没有足够的航海水师力量,难以同时围剿对手与倭寇,只好执行禁海政策。

朱元璋晚年,为了打击胡惟庸等人,还以胡惟庸等与倭寇勾结为由再次收紧海禁政策。

建文帝朱允炆延续了朱元璋的海禁政策。

郑海曾经就亲自参与过朱允炆关于围剿海盗的行动。

他手中掌控的山海盟,就是从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

那时的六横岛双屿港是天鹰帮海盗的根据地,如今的双屿港,是郑海掌控下的山海盟航海保障与维修基地。

他结识施进卿父女,也是因为那次的剿海盗行动。

郑海能够说服长江水师投靠朱棣,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与水师佥事陈瑄相识。

而郑海与陈瑄相识的原因,也是因为围剿双屿港海盗。

就连他与曹国公李景隆的恩怨,也是与剿海盗有关。

正当郑海出神的回忆时,施进卿已经退出奉天殿。

“陛下,禁海的政策是太祖皇帝定下的,不能轻易变更!”忠诚伯茹瑺第一个站出来发表见解。

茹瑺因率领群臣归附朱棣,第一个建议朱棣继承大统,被朱棣封为忠诚伯。

茹瑺的分量可不小,他是兵部尚书,在朝廷中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

龙椅上的朱棣不说话,眼睛扫向文臣队伍中的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微微一笑,迈步走出队列,行礼道:“陛下,时移事迁,有些政策也该变一变了。”

“太祖皇帝的政策,岂能轻易变更?”茹瑺直接质问道衍。

捋了捋胡须,道衍应对道:“太祖建国之初,无暇顾忌沿海倭寇,这禁海是为了免受倭寇肆扰。

“可这几十年来,禁海之举并不能阻止倭寇,反而,阻断南洋诸国与大明的往来。

“一个无益之策,既不能阻止倭寇滋扰,又不利于我朝与域外藩国交往,为何不变更?”

兵部尚书茹瑺见辩不过道衍,向朱棣抱拳道:“陛下,开海禁势必要加强水师,筑造更多的海船,需要更多的水兵,方能有效管理沿海各省。

“如今,兵部不仅缺兵少将,怕是无法有效管控沿海。

“而且,这筑造海船与训练水师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

“目前朝廷需要建造北京,恐无力再承担如此花费。”

茹瑺的分析没有错,靖难之役打完没多久,大明的兵员损耗比较严重。

开海禁,需要在沿海各地部署更多的兵力。

而北方的兵力不能调动,那就需要重新征兵。

造海船和训练水师都需要一笔花费,而兵部的费用本身就有限。

再弄水师,这兵部的费用就更紧张了。

茹瑺的观点获得大批文臣和武将的附和。

道衍拱手道:“陛下,倭寇肆扰沿海各省,训练水师是必行之策。

“与其坐等倭寇上门,不如提早训练水师、筑造海船。左右都避免不了,我们何不及早准备?

“居安而思危,未雨而绸缪,望陛下好好斟酌!”

道衍与茹瑺各持一词,各有各的道理,朱棣并不急着表态。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呢?朕,该听谁的?”

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有功,得到朱棣奖赏,站在武将队伍的最前面。

他走出队伍,向朱棣行礼:“陛下,臣有话说。”

“曹国公请讲。”朱棣看向李景隆。

李景隆与茹瑺一样都是归附朱棣的有功之臣。

武将与兵部基本上是穿一条裤子的,李景隆自然要支持茹瑺。

李景隆侃侃而谈道:“陛下,多年前,臣曾围剿过江浙一带的海盗,尽数剿灭了六横岛海盗。自此,为祸江浙的海盗才销声匿迹。

”臣以为,海盗之所以猖狂,那是因为有人、有船、有食品物资。

“太祖皇帝禁海,不许任何人下海,这是根除海盗的根本之策,不可废除……”

听着李景隆的话,郑海差点笑出声。

近些年来,大明东南沿海各省确实很少再有海盗侵袭的报告。

但这并不是李景隆的功劳,这是山海盟的功劳。

李景隆说的剿灭六横岛海盗,将海盗销声匿迹的原因归于他的功劳,那更是往他自己的脸上贴金。

之所以李景隆能围剿六横岛的双屿港,是因为郑海带路,是郑海从内部颠覆了海盗团伙天鹰帮。

当年,李景隆陷害郑海的事情,郑海不想追究了,但李景隆太想当然了。

六横岛的海盗并未彻底被剿灭,他们只不过改变了身份而已。

他们现在是山海盟的核心成员,是护卫来往南洋与大明的民间“护航编队”。

以前,如果不是郑海以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掩护,那么,山海盟就无法立足。

再加上,施进卿等南洋商人的资金支持,山海盟才发展起来。

靖难战争时期,郑海又通过自己的飞龙卫指挥使身份,为山海盟收集各种火器,武装山海盟。

拥有施进卿等南洋商人的资金与人脉支持,又有郑海的武器与技术支持,山海盟才发展成为大明沿海最强的民间武装。

火器加福船,山海盟的装备比海盗高的装备高了不止一个层级。

有山海盟的护卫与压制,这才是大明沿海的海盗销声匿迹的原因。

李景隆顶着一个国公爵位,其他朝臣几乎无人敢质疑。

朝堂上的争辩形势陡变,反对开海禁的声势占了上风。

“陛下,臣不同意曹国公的观点。”

郑海从文臣的队伍走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辅国公,你说,你是什么看法?”朱棣看着郑海,眼神中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