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清晨淡淡地一场白雪,给黄州城内外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

根据江州传回来的信息,江州蓝营往夔州搬迁的进展比较顺利。

前几天,杨家敏带着所部的蓝营左军,拿下了夔州西边的万县。

这样进入巴蜀的蓝营就有了两个支点,可以互为依托和支撑。

同时经过了一段的摸索后,水师也在不断提高江州到夔州的人员和物资的运送效率。

他们将江州到夔州这一千多里分为了两段。

从夷陵到江州这一段,水流平缓江面也还算宽阔。因此这一段,由温江统筹着江蟹船或海蟹船,依靠风力和人力拖拽护送着货船。

而夷陵到夔州这一段都是高山峡谷,水流湍急、险滩遍布。这一段要安全高效的通过,就需要蒸汽船的拖拽。

因此把包括俞书海统领的4艘蒸汽船在内,10多艘蒸汽船都归马一龙统一调度。

这些蒸汽船分成上下行两个批次,轮流的拖拽着驳船或其他货船通行。

在向夔州连续输送了两批近5000官兵,稳固了夔州和万县的防守后,石天启开始安排了江州的工坊和女营转移。

而在香腻坊启程前往了夔州后,石芊芊这丫头也回到了江州。

除夕的前两天,见到石芊芊回来了,司马枫笑道:“这马上就要过年了,芊芊就你一个人回来啊?”

石芊芊白了他一眼,回道:“大哥怎么可能回来啊?”

“大嫂现在天天吐的哇啦哇啦的,根本坐不了船。”

“夏姨娘呢?你二嫂不是让你请她一起回来过年吗?”司马枫问道。

“她跟着香腻坊走了,说是没儿没女的人,以后就指望着攒点钱养老呢。”石芊芊回道。

“这话说的,好像我们不认她这个姨娘一样。”查伊伊边说边走了进来。

话说虽然南王没了,但查伊伊对着两个姨娘还是保持着联系。

隔三差五的书信自不必说,盛京那边的冬梅,她连银镜子都让人捎了过去。

******

除夕傍晚,司马枫领着查伊伊、石芊芊、石天佑几人,先后去拜祭水娘娘和南王。

而当一行人推着石玉成来到餐厅的时候,整个餐厅却是漆黑一片。

正当所有人都还在纳闷的时候,石天佑却上前两步笑道:“各位,见证历史奇迹的时刻到了!”

只见他一边笑着卖宝,一边举手合上了门口的电闸。

瞬间,早已安装悬挂在室内外的5-6盏电灯同时亮起。

白炽灯的那淡黄色的光亮,让整个府衙内院与以往大有区别。

“这也太亮了!赶得上50支蜡烛了吧!”石芊芊感叹道。

旁边司马枫轻笑道:“你这猜得偏差比较大,估计起码顶的上500支蜡烛!”

司马枫清楚的记得,按着他那个世界的定义,一个标准蜡烛的亮度是1流明。

而普通白炽灯,通常一瓦发出的亮度就有10流明。

石天佑这一串灯下来,起码都有100多瓦。

虽说用的是碳化竹丝,比不上后来的钨丝,但怎么说一半以上的能效肯定是有的。

话说这电灯,是前一段时间石天佑捣鼓电话,一直没有解决炭粒送话器的敏感度问题,于是司马枫建议他先折腾电灯。

毕竟相较于电话,有送话器、扩音器、线路要来回折腾匹配;白炽灯的原理要简单的多。

将灯丝通电,利用灯丝自身的电阻,把灯丝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灯丝的热辐射就可以发光了。

站在后世的视角上看,白炽灯的原理是如此的简单。

然而历史上白炽灯的发明到推广应用,却花费了好几十年的时间。

这其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浪费在灯丝材料的寻找和抽真空上。

1845年,美国辛辛那提的斯塔尔,提出可以在真空泡内使用碳丝通电发光的构想。

没过多久英国人斯旺按照这种思路,用一条条碳化纸作灯丝,企图使电流通过它来发光。

不过因为当时抽真空的技术还很差,灯泡中的残余空气比较多,因此灯丝很快烧断。

直到新的真空泵出现,1878年12月18日,斯旺试制成功了第一只白炽电灯泡。

此后不久,他还在纽卡斯尔化学协会上展示过他的碳丝灯泡。

而广为人知的爱迪生,实际上是在1879年以后,受到英国的相关报道的影响,才开始了电灯的研究。

爱迪生最先采用碳化棉线作灯丝,实现了10小时左右的稳定亮度,并因此在美国获得了专利。

在那以后,为了延长灯泡的寿命,爱迪生一直致力于白炽灯的改进。

他曾试验过棉线、稻草、马鬃、钓鱼线、硬橡皮、藤条、玉米须等材料,甚至人的胡须、头发也被他碳化后拿来制作灯丝。

直到1880年,他找到了碳化竹丝这个材料,使灯丝寿命大大提高。

同年十月,爱迪生在新泽西州建设了灯泡厂,开始进行批量化生产,这是世界最早的商品化白炽灯。

不过,在这一年斯旺也在英国申请了白炽灯专利。

因此,在一段时间两位发明家的竞争十分激烈,专利纠纷不断。

后来两人达成协议,在英国合资组建了爱迪生──斯旺电灯公司,生产白炽灯负责欧洲的销售,而新大陆则是爱迪生的地盘。

由于斯旺未能像爱迪生那样,建立配套的发电站和输电网。这样就使得爱迪生后来居上,成了人们公认的白炽电灯的发明家。

直到1908年以前,来自东方的竹丝一直是制作灯丝的主要原料。因为欧洲没有竹子,北美的几种竹子也不适合用来做灯丝。

到了1908年,现代的钨丝白炽灯,才由美国发明家库利奇试制成功。

金属钨的熔点很高,即使在高温下仍能保持固态,因此相较于炭丝寿命再次大幅提高。

1913年,美国的I.朗缪尔发明螺旋钨丝,并在玻壳内充入氮气,以抑制钨丝的挥发。

这是继灯丝由炭丝改钨丝后,白炽灯的又一重要革新,至此白炽灯的进化基本完成。

后来近百年里,白炽灯一直没有大的改变。

直到后来逐步被能量利用效率更高,光色更接近自然光的荧光灯所取代。

当然荧光灯也没辉煌几十年,就被发光效率更高,光色更纯净的LEd灯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