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科幻小说 > 第九银河 > 第238章 道器玄冥,剖判鸿蒙,内景天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8章 道器玄冥,剖判鸿蒙,内景天地

依照那缕记忆中的修炼心得与水天炼气法的记载看。

人体的奇经八脉,周天窍穴,绝大部分本身都是贯通的。

人体自身精气,就是在这些经脉窍穴中,周流游走,调理阴阳。

只是常人没有经过修炼开辟,这个时候的奇经八脉,周天窍穴相当脆弱,只能承受人体自身的微弱精气,难以直接采炼天地之间的精纯元气。

筑基法门中,诸如搬运气血,炼精化气,打熬体魄之类的路数。

在筑基阶段,大都会以居下藏精的下丹田为主,在经脉窍穴系统架构内,修行大小周天的功夫。

这种筑基路数,本质上都是从自身下丹田中的所剩不多的元精入手。

或是壮大元精补益气血,或是炼元精化真气,或是干脆散元精洗练体魄。

期间除开服用天材地宝,神丹妙药,就只能通过汲取五谷精微的方式摄取外界微弱元气,间接而缓慢的补益元精。

从其修行原理也能看出,这个过程属于水磨工夫,修行进度往往较慢,十分考验耐心定力。

不过,即使元精属于人体本身,通过这种修行方式,进行大小周天的导引修行时,也需要慎之又慎。

稍有差池,便会损伤形神躯壳。

等到搬用气血的路数修炼到气血如龙,凝成实质的地步。

或者炼精化气的路数修行到真气充盈全身,贯通天地之桥。

再或者打熬体魄的路数,将身体洗练的圆满无漏的程度。

只有修炼到了这个层次,这几种修行路数,才会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完成筑基的最后关窍,超凡脱俗。

进而开始直接采摄炼化天地之间的各种元气,成为真正掌握超凡之力的修行者。

水天炼气法借鉴的炼心筑基之法,并不主张在筑基阶段折腾元精。

而是从元神元气入手,直接朝着感应元气,体察灵机,铸就至诚道心的方向去。

只要铸就道心,便能在观想中,心神遁入膻中穴,以至诚至真道心,凝道为器轰击窍穴虚空,辟开混沌,打开中丹田内中先天自蕴的绛宫金阙。

到时候直接采炼元气入内,就可混同灵机一举炼就先天法力。

此先天法力,不仅质量远胜过人身气血,后天真气不知多少,还能随心意动,如臂指使,不会有丝毫伤及自身的风险。

一旦炼成先天法力,就可直接从本源处,壮大元精,坚固躯壳,洗练体魄,温养魂魄,培育神识。

当然,相比入门相对容易,而且在筑基阶段就能掌握一定力量的搬运气血,炼精化气的路数。

炼心筑基的路数,入门显然要难很多,而且在筑基阶段也无法掌握超凡脱俗,护道辟魔的力量。

对比下来,只能说,各种筑基之法,各有优劣,难说谁更胜一筹。

话说回来,此刻仿效记忆指导,内观周身经脉窍穴的姜典,已经在空寂定境中,锁定闪烁着微光的檀中穴。

只见他将心神凝于一处,猛地往上一撞,一瞬之间便遁入窍穴之中。

待他舒展心神,显化身形,立刻极为好奇的感知起内中的一切。

却见空寂定境早已无影无踪,唯有一片雾霭混溟,难辨上下四方。

好似鸿蒙未判,清浊未分的混沌一般。

此处,应该就是窍穴内中虚空。

不过,这种雾霭混溟,混混沌沌的状态,不禁让他想起了第二重世界面貌。

在那重世界面貌下,整个世界中,充斥着一种无远弗届,但却包容森罗万有,混同世间一切,好似底色一般的浑沌辉芒。

二者之间的这种相似性,实在很难让姜典,不去猜测它们的关系。

不过眼下,却不是仔细研究的好时机。

还是应该抓紧时间,一鼓作气辟开绛宫金阙。

念及此处,姜典立刻将飘散的思绪收摄。

随后他循着记忆指引,心神之躯在意志撑持下,骤然开始无休无止的极速膨胀变大。

因此变化是心念所致,故此整个过程快的不可思议。

不过眨眼之间,他整个人就已化作一尊无边无际,难窥全貌的庞然巨人,矗立在雾霭混溟之中。

与此同时,他在现实世界中的躯体,也开始牵引天罡青云气和地煞水元气。

两种罡煞元气,丝丝缕缕汇集而来,姜典身旁,立刻萦绕起一股温润湿润,清新怡人气息。

元气萌动之下,虚实万象应变,灵机交感勃发,水元道韵自现。

人身道体中丹田檀中穴,虽然先天自蕴一座绛宫金阙。

但此绛宫金阙隐遁在檀中穴虚空混沌之中,只有妙道至理为器,方能剖判虚空混沌,让其显化。

这也是水天炼气法筑基修行,非得铸就至诚道心不可的原因所在。

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感应到水元道韵,姜典所化巨人,立刻应韵而变,形神归合水元至理,凝练道韵化开辟之器。

无形无相的水元道韵自他手中凝练,一面气息深邃难测,形制无形无定的玄冥色大旗,渐渐显现出模糊形影。

此旗,正是水元至理显化而成的道器。

待到玄冥大旗形制渐趋稳定,姜典抓住时机,立刻执起此旗,连番搅动窍穴虚空,猛烈轰击鸿蒙混沌。

但见窍穴虚空中被姜典连续轰击的那一处,于某一刹那间,似乎到了极限,突地微光一闪。

随后便见轻清上升,重浊沉降,一片天圆地方,半虚半实的内景小天地,自那微光闪烁之处骤然生发显现。

正是鸿蒙判而天地分,混沌开而清浊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