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闻丞相率军南下,臣此次进京,正在启奏朝廷,让臣率龙啸军数万将士,南下助丞相一把,以早日破敌。”

赵云也不傻,昨日庞德只说贾诩要来迎接,没说皇帝也来。如今,刘协非要来迎接他,不过是向他示好而已。所以,他便提了刘鑫之名,算是表明自己的立场。

“子龙将军真乃谦逊之人,当为我大汉众将之楷模,受丞相之恩,自然不能忘怀。”

“多谢陛下教诲,丞相之恩,臣自是不敢忘。”

刘协略感尴尬,就转身打了手势,准备迎接礼仪。按照规定,朝廷迎接功臣,有一套专门的礼仪,以示隆重。

赵云微微一愣,他身后还有徐庶、文丑和一千士兵呢!刘协就算不打算说些什么,至少也得问一下徐庶和文丑两人的姓名吧?

这表明刘协对刘鑫所定下的军制不了解,在军中,以统帅为主,军师为次,但在决策时,军师的作用丝毫不下于统帅,连刘鑫自己通常都是要向军师问计的。

另外,刘协背后的三位是不是也要说些什么,总不能刘协一个人把事情就办完了吧?

荀彧心里明白,刘协年纪不大,久在宫中,不懂礼仪。以前这些事都有大臣指点,现在没人愿意指点了。

如果是以前,他肯定会出面帮刘协一把。此时,他也不愿意站出来,只是在旁边看着刘协的笑话。

杨彪犹豫了一下,迈了一下腿,转头看荀彧没动作,就觉得自己也不宜出头,又把腿迈了回去。

赵云不想气氛太尴尬,便侧了一下身:“陛下,此乃龙啸军军师徐庶,大将文丑。”

刘协这才想起来赵云身后还有两个人呢,赵云不说,他还以为两人是跟班,他连忙说:“哦,原来都是我朝廷功臣。”

徐庶比较文雅,躬身施礼:“谢陛下出城相迎,臣备感荣幸!”

文丑心里的不高兴都快写到脸上了,刚才要不是赵云提醒,刘协就把他当成和后面一千士兵一样的人物了。他强忍着怒气:“末将只是立了些小功,实不劳陛下亲迎!”

贾诩在旁微微一笑,暗想这刘协就这点本事,也想示好军中将领?杨彪和荀彧却是摇了摇头。

文丑没那么文雅,说话粗糙,语气有点像……刘协一时想不起来……对了,像李傕、郭汜之流的西凉将领。那些西凉人曾欺负过他,他记忆犹新。此刻他心头大惊,心中涌出一股恐惧。

“啊!是朕疏忽了!”刘协不敢再说些什么,就连忙下令奏乐,欢迎功臣入城。

入城之后,接着便是到了宫中,刘协设宴缓待众人。贾诩早就让人准备为赵云等人安排了住处。

休息了一晚之后,赵云、徐庶和文丑三人就去找贾诩。在这洛阳里,他们认识的人也都是从土垠城过来的那些。刘鑫率各军出战在外,他们最熟的自然是曾经在军中待了很长时间的贾诩。

“贾军师,我等从未回过洛阳,怎么觉得洛阳气氛让人不自在?”

虽然贾诩如今官拜太尉,但赵云仍是习惯叫他军师,他也不在意。

“哈哈哈哈,三位久在疆场,知敌人就在对面,可肆意杀敌,京城看着平静,敌人却藏于暗处,让人看不见摸不着。”

“这是何意?”赵云皱起眉头来。

徐庶便明白了过来:“想是丞相主持朝政,一些官员不服,在暗中闹事?丞相当以雷霆手段,处置这些人,岂能任由他们闹事?”

“就是,我大军在外征战,若后方有变故,必会影响到前线,这不得不防呀!”

贾诩看到赵云和徐庶有些着急,突然笑了起来:“两位请息怒,丞相掌朝政以来,一切都安稳得很,不会影响到前线的。闹事之人,也总是有的,但他们翻不起浪花来,不足为患!”

“昨日之事,乃陛下自作主张,陛下年纪尚幼,思想单纯,倒也没什么,只是他这么一表露心思,一些臣子就会趁势作乱。丞相让我坐镇都城,不是养老的,我岂会容忍他们胡来?”

“我就是故意让一些人蠢蠢欲动,我好逮住他们的把柄,将其一网打尽,然后再从幽、冀两州提拔官员,等过段时间,就没人闹事了。”

徐庶哈哈大笑:“还是贾军师明智!有贾军师在,都城稳如泰山。”

“总之,你们回洛阳,那才是休养,你们三人要做的便是吃喝玩乐,丞相说了,为人处世,当劳逸结合,你们驻守边境,那是劳,回到洛阳,那是逸。”

“对了,忘了告诉你们,田国让,田元皓等人最晚也就十天八天就到洛阳了,你们到洛阳的消息我也派人传到丞相那边,丞相战事一了,必会回都城。”

虽然半年前刚见过,赵云等人仍是很高兴。

“对了,你们三人在洛阳有什么打算?”

“我回家乡!”

“我们俩就在洛阳访友度日。”

徐庶是颍川人,距离洛阳几百里路,多年没回家乡,就想回家看一下。赵云和文丑家都在土垠城,还没搬过来,只能天天拜访好友度日。

……

这天,赵云无聊得很,就打算去大汉书局,看一下有没有什么书买。

左伯的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搬到洛阳后,规模再一次扩大,不少人都到书局出书,徐干如今也是忙得很。刘鑫下过命令,任何书籍,都必须通过大汉书局来出版,不得私下印刷。

不过,刘鑫也早有交代,关于百姓民生的书籍,一定要优先出版,优先印刷。

赵云也是个好读书之人,他不好诗词经学,却喜好各类民生用书。他带兵在外,时常碰到各种民生问题,便觉得自己要懂得多,才能解决战时的各种事宜。

以前在军中,他都是自己花钱,派人到右北平把所有出版的书籍各买几本,不仅自己看,还让手下各将领都看。

后来,刘鑫也觉得军中将士确实有必要多看书,就特意安排让大汉书局定期把出版的书都送几份到各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