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 > 第21章 内阁会议(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于朱厚照的功过是非,后人早有定论。

总而言之,他继位后,大明的国力未有明显下降,在武事上还有进步,但是后期他所用的这些奸臣,确实也给大明朝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对于这些弊政,即使杨廷和不提,朱载圫也会废掉,无他,太费钱了,光豹房的那些豹子,每日就得花费白银百两。

杨一清摸着胡须缓缓说道:“皇上,户部曾经算过,光遣返工匠、杂役这一项,便可每年节省漕运粮食达一百五十万石。”

朱载圫摇了摇头道:“钱不是这么省的,这些人当初也是受朝廷之命入京的,现在遣返,朝廷也要做好事后抚恤工作,决不能让这些人自生自灭,都是我大明子民,先帝所犯之错,买单的该是朕,而不是他们。”

“皇上仁慈,老臣记下了。”杨一清喜笑颜开道。

朱载圫点了点头道:“先生,那第二件事呢?”

杨廷和干咳一声道:“整顿吏治,此事由吏部与都察院牵头。”

不用说这个提案也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朱载圫又补充道:“朕决定将东厂与锦衣卫合二为一,整顿吏治之事,锦衣卫也可以协助,但锦衣卫只能提供情报,没有执法权。”

“臣等赞同。”

首辅说完后,接下来就该是杨一清与王守仁了,两人互相谦逊一番,最后还是杨一清拔得了头筹,无论是在资历,还是在执政经验上,此时的王守仁都差杨一清很多。

至此也确定了杨一清内阁次辅的地位,四年后,若杨廷和告老,那么杨一清便是下一任内阁首辅。

杨一清干咳一声道:“老臣也有两项提案,请皇上指正。”

“先生过谦了,但说无妨。”

“老臣在西北任职八年,深知当地局势,现在关中已渐渐破败,要想往西北运粮,需从两湖或川蜀启程,路途遥远,五石粮食,到达西北边境能剩一石就不错了,依老臣之见,朝廷应该再次召集商人开中,实行商屯。”杨一清拱手拜道。

中盐之法,军守边,民供饷,以盐居其中,为之枢纽,故曰开中。

后来盐商们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便在各边直接雇人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的获利,这种办法就叫做商屯。

但随着各级官府的逐渐腐败,那些皇亲国戚、勋贵们见此事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因为他们的贪得无厌,导致食盐供不应求,慢慢的盐引也不值钱了。

直到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改旧制,让商人以银代米,边地盐商大都举家内迁,商屯被彻底破坏,走上了末路,叶淇这种做法虽然增加了国库收入,但对于九边防务来说,却是弊大于利,从那以后,九边之粮基本上都是由朝廷发放,边地存粮大幅度减少。

所以这件事难就难在朝廷该如何取信于民?一个国家的信誉建立起来的过程很艰难,但毁掉就太容易了,朝令夕改乃是朝政实施的大忌。

“交粮还是交银?这两种方式哪一种更经济?户部计算过么?”朱载圫皱着眉头问道。

杨一清苦笑一声道:“皇上,现在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是大明缺粮啊,近几年多地受灾,各地常平仓已经全部清空了,再这样下去,即使有再多的银子也买不到粮啊。”

“那不如就安排勋贵、皇亲们去商屯,百姓们要是见到这些人都去了,说不定会对朝廷重拾信心……”

“不可,皇上!”还不待朱载圫说完,众人便异口同声的阻拦道。

“有何不可?”

杨一清摇了摇头道:“皇上,您想想,若是勋贵们都去了九边,谁能制衡他们?若有那种野心家,说不定会与手握重兵的将领暗相勾结,这又该如何是好?”

文官们奋斗了好多年才把勋贵们关进笼子里,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是不愿意打开笼门的。

朱载圫长叹一声道:“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做呢?”

“皇上,老臣觉着此事需朝廷征召,只要符合条件的盐商,不去就强制迁去,至于各地盐引的控制,应使用严刑酷法,伸手剁手,伸脚跺脚,谁都不能例外。”杨一清杀气腾腾的说道。

“好,此事,朕支持先生。”

最终这个提案也通过了,只不过不是全票,毛澄、毛纪二人就没有表态。

杨一清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老臣说的第二点便是实施“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老臣认为这才是万代不移之良法。”

听到这两个熟悉的名字,朱载圫的心脏很不争气的开始加速跳动了。

朱载圫咽了口口水兴奋的说道:“先生,详细说说。”

“皇上,现在各地名目繁多的杂税比较多,不如将田赋和各种杂税合在一起征收,百姓除了负担必须征收之米麦,其它的一律折收银两;另外在徭役方面,百姓们也可以出钱代役,然后由官府雇人做工,这便是一条鞭法。”杨一清侃侃而谈道。

朱载圫听罢,重重的一拍桌子吼道:“好办法,实在是利国利民之良法啊,还有那个摊丁入亩,先生快些说,朕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杨一清扫视了一番众人,叹了口气道:“皇上,此法若出,老臣将不容于朝堂,为此老夫也曾经左右为难过,但想起先帝恩德,老臣今日就斗胆了。”

“哈哈,先生但说无妨,有朕在,还轮不到您去当替罪羊。”朱载圫给杨一清吃了一颗定心丸。

“多谢皇上,所谓的摊丁入亩其实很简单,就是取消人丁税,按照田亩多少来缴税,也就是说无地的百姓,哪怕家里人口众多,也不用缴纳一厘钱田税,反观那些大户、豪绅缴纳的田税会成倍增加,老臣知道这么做会得罪许多人,但我大明朝要是想避开历朝历代土地兼并的魔咒,这是唯一的办法,还请皇上明鉴。”

此话一出,满堂震惊。

朱载圫此时已经兴奋的有些坐不住了,他万万没想到在明代中期,文官们便已经有了这种想法。

朱载圫本想找个合适的时机,自己提出来呢,现在不用了,有了杨一清的这番话,日后自己闪躲腾挪的空间就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