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锦刚刚离开不久,突然又折返了回来。

“对了,咱家倒是忘了提醒你们了,你们不仅可以写自己的那些脏事,要是知道其他人的,也可以写下来。”

说完黄锦便哼着小曲离开了,只留下了一群在那咬牙切齿的公子哥……

第二天一早,黄锦便抱着厚厚的一摞纸进宫了。

黄锦心里明白,自己的师傅谷大用之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候告病,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面见圣颜的机会,这个机会自己必须把握住。

从皇上继位以来所用之人便可以看出,当今皇上是一位多疑的君主。

内廷中,那些跟着先帝爷的老奴才们,除了张永和谷大用外,剩下的都被强制养老了。

而皇上在潜龙时期,便一直跟在身边的三位大太监,则是平步青云。

自己这个从安陆王府出来的奴才,要想得到皇上的宠信,则更需加倍努力才可。

黄锦来到安民宫的时候,朱载圫刚刚晨练完,正在用膳。

朱载圫接过黄锦手里的奏报,边看边笑道:“手段不错啊,这些家伙们也真敢写啊,强抢民女、扒灰,竟然还有与自己的亲姐姐通奸的,真是闻名不如一见啊。”

“主子,要是给奴才再多几天时间,估计还能挖出更多的消息。”黄锦谄媚的回道。

朱载圫摆了摆手道:“够了,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这已经涉及到了十三个大族了,够朝廷消化一段时间了。”

“请主子定夺。”黄锦恭敬的回道。

朱载圫拿起笔圈出来了十个人的名字,冷冷的说道:“这些人就不要留了,把罪名坐实,刘健的那位孙子送回去吧,毕竟是老臣,朕还得给他留点面子,那个谢丕如何?”

“回禀主子,昨晚只有谢丕一人未写一字。”

“这么看来,此人倒还算一个有骨气的,你回去转告他,朕给他两个选择,一是永不出仕,朕保他谢家一世平安;第二个选择是入仕,但他谢家的名声会在东南士族中坏掉。”

“诺,主子。”黄锦恭敬的拜道。

“起来吧,这次差事做的不错,朕吃饱了,剩下的这些早膳就赏给你了。”说罢朱载圫便打着哈欠离开了。

一般情况下,用完早膳后,朱载圫都会回去再补一个回笼觉。

能够吃到皇上剩下的膳食,这对于太监们来说,绝不是羞辱,而是荣幸。

孟冲并没有随朱载圫一起离开,而是留了下来。

黄锦恭敬的问道:“公公,有何吩咐么?”

孟冲和颜悦色的回道:“老黄啊,你是个有本事的,早晚会发迹的,哥哥现在求你点事吧。”

“公公但说无妨,我黄锦万死不辞。”

“哈哈,不至于,一点小事而已,哥哥有个侄子,刚从乡下过来,没啥大本事,咱家就想着让他去锦衣卫学学本事,老弟觉着如何啊?”

“公公放心,小事一桩。”黄锦憨态可掬的回道。

孟冲笑着拍了拍黄锦的肩膀道:“好兄弟,哥哥果然没看错人,赶紧吃吧,主子可是很少赐膳的,哥哥就先去主子那里伺候了。”

“恭送公公……”

当晚,闲来无事的朱载圫来到了尚书监。

而此时的尚书监众人还正在忙碌中,见到朱载圫,众人连忙行礼。

朱载煜挥挥手道:“最近大家都辛苦了,朕特意安排御膳房给你们送来了夜宵,吃完再忙吧。”

“多谢圣上。”

此时唐皋走上前来低声说道:“圣上,您安排的邸报已经排版完成,请您过目。”

朱载圫看罢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这是朝廷第一次向百姓们开放邸报,一定要严谨,还有朕再提醒诸位一句,这邸报是给百姓们看的,一定要通俗易懂,不可过于繁琐。”

“臣等遵旨。”众人立刻回道。

“行了,朕也不打扰你们了,吃完后你们再辛苦一些,把编撰好的邸报抓紧送去印刷,明早开始在京城发放,记住了,前三期邸报要免费发放,后面就要收钱了,每张邸报售价在两文钱左右即可,这将来会成为朝廷的口舌,哪怕赔点钱也无所谓。”朱载圫苦口婆心的嘱咐道。

“诺,圣上。”

邸报起源于唐朝,而唐代的邸报从来不向民间开放,而是由进奏院分发至各地。

到了宋朝这个文化经济昌盛的时代,民间也开始出现了小报,因为当时宋廷的保密意识极差,所以好多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官报不准备发表或尚未发表的皇帝诏旨、以及大臣表疏和官吏任免等事项都会出现在小报上。

到了大明建国以后,官报发布制度和宋代大致相同,只有一点,那就是禁止了小报的发行。

但近几年来,市面上又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小报,而且其内容还大多出自内阁,朱载圫也看过这种小报,上面的消息基本为真。

至此,朱载圫才有了创立一份朝廷官方报纸的想法,舆论这个东西,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手中。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句话很好的形容了舆论的可怕性。

而且舆论之中,并非所有人都是完全的知晓真实,从众者就更可怕了,言语有时候就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而舆论又具有很强大的力量,不管这种力量被认为是伟大还是正义,亦或是被指责为暴力、侵略,都不可否认这种力量的强大。

而且许多聪明人还会将舆论换成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民意”,民意可以是一种舆论,但舆论却不等同于民意。

因为舆论可能是民意的表达,也可能是被“绑架”了的民意。

就像明末的东林党,他们就是掌握了舆论,才把朝廷逼到了那种地步。

而此次文人集会活动,说白了也是一场舆论战,只是被朱载圫提前发现,先下手为强,借力打力,各个击破,才占据了主动的一方。

否则,以朱载圫现有的威望来说,要想扛过去,恐怕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历史上,嘉靖发起的“大礼议”运动便是赤裸裸的一个教训。

虽说最后嘉靖胜利了,但也落下了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声,而杨慎的那句“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也成为了千古佳话。

想起杨慎,朱载圫突然吩咐道:“明天让杨慎回来吧,告诉先生,就说年轻人士气正盛,该打压就打压,但不可打压过甚,没了锐气。”

“诺,主子。”孟冲连忙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