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已经拿到了口供,却因物证链被截断而叫停,将大案要案重拿轻放!对于身为一个纪委工作者的彭胜武来讲,这是一种耻辱。

彭胜武不太喜欢官场上的这种妥协艺术。

他把满肚子郁闷情绪发泄在乒乓球桌上,左一板右一板,接二连三地猛拍。尽管陈长安的球技也不差,还是被拍得有点招架不住。

不一会儿,疲于应对的陈长安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陈长安叫潘文青上场陪彭胜武练练。

潘文青也看出彭胜武今天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便上场后主打一个防御,给彭胜武留下尽情进攻发泄的机会。

老潘打的不是球,他打的纯粹是人情世故。

陈长安站在旁边笑饮矿泉水,没有鄙视老潘的意思,因为他刚才打的也是人情世故,左奔右跑只为接球,不思反杀,所以累得够呛。

这场乒乓球一直打到下午五点多。

大家都累湿了衣衫。

彭胜武的情绪也终于发泄了一大半,提出请大家吃饭。

这是彭胜武第一次自掏腰包请陈长安和潘文青吃饭,地点是春江饭庄,档次一般般,一盘剁椒鱼头也就卖58块,但这里的口味做得好。

大家喝的是啤酒。

彭胜武一边倒啤酒一边感慨:“在这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的季节,我这心里却是一片荒凉,枯苗望雨。枯了的东西,很容易发展成燎原野火,急需用冰镇的啤酒降降温。你俩今天就将就一下,茅台我肯定请不起。”

“请不起茅台就请不起茅台呗,用不着铺垫这么多。扯什么枯苗望雨,搞得跟个文艺小青年一样。”

谈笑风生的陈长安,今天说话也没那么多保留。

这令潘文青欣慰不已。

欣慰彼此间的戒备心理已经全面打破,往后大家可以开诚布公地聊些心里话。在人心难测的官场上,这是十分难得的一件事。

有此收获,昨晚那一战虽败犹荣。

潘文青放松身心,笑侃陈长安:“一天天的怼天怼地,连受伤的胜武书记都不放过,你这嘴可真毒。”

“哈哈,其实我的意思是说,老了就是老了。”

陈长安一语双关。

彭胜武也听明白了,所谓的“老了”,真正含意,是指不再有年轻人的洒脱与不羁,少了几分豪迈精神,心里容易滋生放不下的心结。

心结!

这次他确实结下了一个心结。

彭胜武含笑反攻:“你年轻,那你给我一个不郁闷的理由。你若能解开我心中的郁结,我就叫服务员上茅台。”

潘文青笑道:“长安,你不会认怂吧?”

“话说我今天还真的想喝茅台。”陈长安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问彭胜武:“你需要什么样的理由?”

彭胜武不假思索地回道:“妥协,在世人的眼中,这就是一种懦弱无能的表现。老祖宗讲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腐败分子顽抗到底,这是我们党员干部应有的一种工作态度。现在我们妥协了,这算不算是一种投降?”

“不算。”

陈长安先喝一口清爽的啤酒润了润嗓子,30年人生智慧也在脑子里汇聚成一片汪洋,三千弱水只取一滴,便可幻化为踏浪而来的战神。

他自信十足地论战:

“老祖宗虽然说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老祖宗也说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什么时候该玉碎?什么时候该留青山?”

“这是一门学问。”

“寻求正义的过程,就是一个开展斗争的过程。有斗争就一定有和解,这是相对的,一阴一阳谓之道。”

“我们不能背道而驰。”

“天下这么大,你见过从头到尾都笔直的河流?”

“那是不存在的。”

“如果宁为玉碎是一种‘直’的体现,那留得青山在就是一种‘曲’的体现。曲中求直,智行方圆,这才是我们该有的人生常态。”

“就像《道德经》中所说:曲则全,枉则直。”

“耿直的文艺老同志,接下来就不需要我再讲了吧?太刚易折,太柔则靡,刚柔并济才是王道。”

听陈长安说到这里,彭胜武彻底变成了哑巴。

彭胜武想起了侄女沈薇对陈长安的一句评价:“他的脑子里只有四个字:道法自然。”

现在看来,沈薇的评价还算客观。

一个以“道法自然”为行事准则的人,似乎也不能强求他一定要有一颗悲悯同情之心。

因为在这种人的眼里,万物的生灭与兴衰,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那是自然之规律。

彭胜武招手把服务员叫了过来:“拿瓶飞天茅台过来。”

“老板,不好意思,我们店没有飞天茅台。”服务员笑笑地说,心底已经在揣测这三个人到底是什么人,居然喝那么好的酒。

彭胜武道:“那你去烟酒专卖店给我买一瓶过来。”

“那行,你们稍等一下。”

服务员转身便去跟老板汇报客人的要求。

潘文青含笑望着彭胜武:“老彭,这么快就认输了?”

“他跟我玩天道,我能怎么办?只能上茅台。”彭胜武惭愧地笑了笑:“春秋战国时期,惠子怼不过庄子,今天,我也怼不过陈长安。”

“哈哈,认输就好,恭喜你解开心结。”潘文青端起啤酒杯又道:“来,先给飞天茅台清清肠子。”

彭胜武和陈长安也含笑举杯,三人共饮。

喝完这杯酒。

彭胜武又问陈长安:“刚才你说:什么时候该玉碎,什么时候该留青山,这是一门学问。但你没有正面解答这个问题。你具体说说看,什么时候该玉碎?什么时候该留青山?”

“我个人,其实并不赞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价值观,任何时候都不赞成,因为这就是一种同归于尽的做法。”

陈长安稍作顿言。

又继续说道:

“玉和瓦,哪个更有社会价值?这是一目了然的事。”

“这种做法,类似于为了消灭一条蛀虫而毁灭整棵树。但是,毁灭这棵树之后,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再有蛀虫?”

“我们可以确信一点,还会有新的蛀虫不断地繁衍出来。”

“而且,蛀虫的数量,它也一定会大于树木的数量。”

“一个贪官的诞生,也许只在一念之间,而培养一支清廉的剿蛀队伍,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培养出来。”

“为了一个贪官而搭上整支清廉的队伍,得不偿失。”

“因此,从存亡角度来讲,我觉得你不应该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观念。”

“而从我个人的意志来讲,我敬佩烈士,但不鼓励大家去做烈士。”

这次陈长安依旧没有说什么时候该宁为玉碎,什么时候该留得青山在,他是直接否定了宁为玉碎的做法,这令彭胜武心里很是矛盾。

在彭胜武看来:

体制人在守护正义的时候,还是应该有一种直面死亡的精神,大家都是一颗螺丝钉,个体的存亡,不应该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但他又无力反驳陈长安。

因为陈长安说得也没什么毛病,体制内的蛀虫是灭不尽的,而培养一支清廉的剿蛀队伍,确实很不容易,一支真正强大的队伍,哪能为一时的得失而付炬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