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这么一闹,杨寡妇一肚子的火气,谁还敢上前去帮忙,说不定自己会成为那个出气筒。

最后那个小伙子只好无奈的看着杨寡妇一个人扛着麻袋艰难的往回走。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快中午十二点了。

魏景天在院子里卸粮食,叶小瑜回屋去做饭。

夏天的饭最好做,早上叶小瑜就用绿豆粉熬了一锅的凉粉。

现在已经凝固晾凉了。

叶小瑜将料汁调好,又切了葱花香菜和黄瓜丝。

她先拌了一大份让魏家兴带回去,给二爷爷他们都尝尝鲜。

等送走魏家兴后,一家三口才坐在茂密的杏树下吃着午饭。

虽然现在是正午,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但树荫下还是很凉爽的,尤其是一阵微风吹过,把人们的心头火都能吹灭。

小家伙从没吃过凉粉,对于这凉爽可口的食物,自然是爱不释手。

魏景天吃着饭就问起了刚才在粮仓门口发生的那一幕。

“那个小伙子是谁啊,杨寡妇跟他有仇吗!”

杨寡妇家的事,整个桃园大队都是知道的,叶小瑜当然也清楚。

“那人叫胡满贯,也算是杨寡妇的仇人。”

“胡满贯?”

听到这个名字后,魏景天笑了。

叶小瑜见状,笑着说道:“你知道他爹叫什么吗!”

“叫什么呀,难不成叫大四喜!”。

叶小瑜:“四喜是他妹妹,他爹叫胡一筒。”

“他们家的名字怎么都跟麻将有关系,是有什么说道吗!”对此魏景天很是好奇。

叶小瑜:“听说胡满贯的爷爷当初是这十里八乡有名的赌徒。”

“那时候他们家虽说不上是地主,但家境富裕,家里有十几亩的土地。”

“可没几年就都被胡满贯的爷爷给输光了。”

“不过正因为如此,当初划成分的时候,他们家才被划成了贫农,不然最少是个富农。”

“也算是歪打正着,让家里的后代免去了不少的麻烦。”

魏景天:“那他们家跟杨寡妇怎么结成仇人了!”

一提到这个话题,叶小瑜顿时来了兴致。

“其实这个胡满贯是杨寡妇的女婿。”

“女婿怎么成仇人了!”

不是应该是一家人嘛!

就在魏景天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叶小瑜继续说道。

“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据说这个杨寡妇的大女儿叫魏兰荣,从小跟这个胡满贯就在一起上学,两人的关系一直都挺好的。”

“当时杨寡妇哪里会往这方面想,只觉得是孩子之间玩的比较好,就也没有管过。”

“这个魏兰荣的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到高中毕业,而胡满贯的成绩向来是不上不下,凑活混了个初中文凭。”

“杨寡妇本来对自己的大女儿寄予厚望的,希望她能分配个体面的工作,然后再找个城里人,以后能吃上商品粮。”

“据说县里为了照顾烈士子女,是将她安排到纺织厂工作的,可不知怎么回事,魏兰荣居然把这个工作机会让给了只有初中文凭的胡四喜,也就是胡满贯的妹妹。”

“这事一直瞒着自己的母亲杨寡妇,只说是厂里的工作没安排好,让她在家等。”

“后来胡家找人上门提亲,被杨寡妇给拒绝了,她觉得自己女儿有城里的工作,嫁给一个乡下种地的泥腿子,实在是可惜了。”

“可谁知道,这个魏兰荣看着不声不响,心里的主意却大的很。”

“没过多久,杨寡妇去供销社进货的时候,看到胡四喜进出纺织厂,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自己女儿让工作的事。”

“回家后她把魏兰荣骂了一顿,然后去胡家想把工作要回来,结果胡满贯的娘说都是一家人,谁去上班都一样。”

“杨寡妇说,谁跟你是一家人。你儿子想娶我女儿,那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除非我死了,不然这辈子都不可能。”

“话刚说完,胡满贯的娘就笑了。”

“现在你同不同意已经没用了,荣荣肚子里早就有了我胡家的孙子,这个亲是结定了!”

“杨寡妇看向自己的大女儿,见她害怕的站在那里不敢言语,这就相当于是默认了,当时眼前一黑就晕死了过去。”

“据说当时看热闹的人挺多的,一生都要强的杨寡妇算是栽了个大跟头。”

“就这样,魏兰荣嫁给了胡满贯,但杨寡妇跟自己的女儿也算是把关系给断了,现在孩子都快四岁了,可杨寡妇从不让自己的大女儿回家。”

“就是平时过去买个东西,杨寡妇都不卖,他们家只好让自己女儿从供销社捎回来。”

“这个魏兰荣是谁啊,我见过吗!”

“你肯定见过,她就是咱们队上的记分员。”

“哦,原来是她!”

经叶小瑜一提醒,魏景天对这个人还是有印象的。

长得文文静静的,话也不多,跟她妹妹英子确实有五六分相像。

听完事情的原委后,魏景天沉声说道。

“这件事胡家人做的确实不对,如果以后咱们女儿也这样的话,估计我会被活活气死。”

见他感同身受的样子,叶小瑜忍不住的笑了出来。

“你就一个儿子,哪里来的女儿。”

话音刚落,就见男人的双眸紧盯着她的小腹不放。

“我这么努力的耕种,总要有回报吧!”

叶小瑜娇羞的瞥了他一眼,然后侧过身去,躲开男人炙热的目光,不再理他了。

这次分的是小麦,几乎所有的人家都舍不得吃。

像魏长海这种家境富裕些的,就会把麦子先囤起来,留着过年吃。

而粮食紧张的人家,则是会偷偷的将麦子拿到县城去换粗粮回来。

以前叶小瑜每年都会换一些。

虽然她出不了村子,但村子里有人会帮忙给她带出去换,当然那人会从中收些辛苦费,但即使这样也是划算的,最起码能多吃几顿饱饭。

今年叶小瑜不用再去换粮食了,于是就准备把麦子再晾晒一下,然后放在杂物间准备年底再磨面。

对此魏景天很是不解。

“不是新下来的粮食好吃吗,这麦子干嘛还要等到年底才能磨面呀!”

对于这个问题之前叶小瑜也不懂,后来也是三大娘告诉她的。

“俗话说,麦吃陈,米吃新。”

“这新麦子磨出来的面不仅不容易存放,韧性和黏性都不如陈麦子的好。”

闻言,魏景天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大的门道。”

“真是人生处处皆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