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里的锦衣卫百户 > 第229章 刘海中的援建生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田小莲睡了后,张大海拿出了约翰的资料看了起来。英毛,今年35岁,怀疑是香港英毛当局高层的白手套,家住维多利亚城,一个人生活,喜欢去酒吧,夜生活丰富,最常去的地方是小鸟夜总会。还有几张约翰的生活照片。

看了看表,晚上十一点,正是夜生活最热闹的时候,张大海小心的出了家门口,开车来到了小鸟夜总会附近。

收起车,换了装,进了夜总会里面。

夜总会里声音嘈杂,红田绿女在舞池里翩翩起舞,约翰还是比较好找的,他的个子比较高,差不多有一米九了,在香港这个地方很出众。

找到了约翰就好办了,等吧。张大海坐在一个空桌子上,点了一杯冰水喝着。

有几个舞女过来搭讪,张大海都没有理她们,时间来到了十二点,舞池里还是那么热闹。张大海心想要等到什么时候这个约翰才能走,不如自己创造机会。张大海去了洗手间,从空间内取出了针灸用的细针,在经过约翰的时候,给他扎了两针。

回到座位上没有两分钟,舞池里出现了混乱,身高一米九的约翰摔倒了,还砸倒了一边跳舞的一个小伙。

“约翰先生,你怎么了?”由于他经常来,夜总会的人都认识他。

“我突然站不住了,可能是今天晚上喝的有点多,麻烦你把我送回去吧”约翰说道。

“用不用叫个医生?”夜总会的领班问道。

“不用,回家躺一会就好了”约翰说着还摇了摇头。

夜总会的领班叫来了两个人,把约翰架到了一辆车上,把他送回了家。

回到家的约翰,感觉自己的腿比刚才有力气了,但是走路还是不稳,于是直接躺在床上想睡一觉。

在夜总会的两个人出了约翰家,张大海则从窗户来到了约翰家里。一套百十平方的公寓,一共五屋,他就住在顶楼的五层,室内的装修和摆设很简单,看起来这不是大富豪住的地方,在客厅里除了酒,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家里就一个人,没有佣人。这他妈肯定是一个白手套,还是一个低级的、随时能推出来当替罪羊的白手套,他的主人对他也不是很重视,连最起码的安保也没有,也就是约翰披了一层样皮,如果他是个香港人,早被打死了,天天他妈的出来骗人。

95号院的刘光天二十岁的生日过了,意味着他现在能结婚了。

刘光天的女朋友是他纺织厂的同事,刘光天是维修工,女朋友叫赵志秋是厂里的一名统计员,女方家里条件不错,只有两个女孩,大姑娘中专毕业后已经出嫁了,在区政府上班,是干部;小女儿是高中毕业,根据街道办的政策,也被分在离家近的纺织厂,父亲是厂里的财务科长,母亲没有上班,是家庭妇女。

刘光天小伙长的不错,刚进厂时还是春天,他不管上班下班都穿工作服,并且吃的也不好,经常从厂里卖两个窝头,就着水就吃了,同事们也经常议论他,认为他的家庭条件不好。厂里年轻的不多,身为同龄人的赵志秋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刚开始是同情他,午饭时经常把自己的饭菜给他一部分,可是接触的时间长了,发现这个男孩子人不错,说话办事有条理,也上进,厂里的师傅经常夸奖他,并且也很细心,就这样两人也就有了感情。

刘光天发了工资之后,生活也慢慢的好了起来,五一节后去了赵志科家拜访,见一下女方的父母,没有问题的话就把亲事定下来。

赵志秋的父母也相中了刘光天,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结婚之后希望他能在赵家住,生的孩子姓什么无所谓,因为老俩口没有儿子,希望刘光天能照顾两人,再说了刘家三个儿子,出来他一个还有两个儿子呢,也能照顾父母。

在别人看起来为难的时候,刘光天没有任何犹豫的答应了下来,并且答应有了儿子姓赵,再有了儿子才姓刘,这让赵志秋的父母大为感动。

“光天,亲事我们同意了,你父母都在外地,如果结婚能回来不?”赵志秋的父亲问道。

“叔叔,我父亲是为了支援国家三线建设,应该是回不来,到时我请院里的长辈来提亲,婚事我个人认为还是俭办的好,毕竟国家现在正是困难时期,你又是干部,大操大办不好”刘光天的话很有道理,赵家也同意了他的要求,记两人到了年龄领证结婚,至于婚礼到时再说。

两人要领证了,赵志秋的意思是通知刘海中两人一下,他们来不来的,儿子结婚最起码要和父母说一下,刘光天也同意了,就给刘海中写了一封信,信的地址还是街道办给的,刘海中从来没向家里写过信。

刘光天寄出信去后,请了阎埠贵和许大茂两人去赵家提亲,结婚的流程正式开始了。

刘海中老两口出来七八个月了,刘海中整个人瘦了差不多三十斤了,到不是因为工作太累,而是这里的饮食习惯刘海中到现在还没有适应,他们援建的是一个机械厂,还是军工的,在川省的大山里,写信都没有地址,只有一个代码。

这里的人们习惯吃辣椒,几乎所有的菜里都有辣椒,主食是玉米碴子和大米,而这些刘海中都吃不惯,他习惯吃面食,玉米窝头也行,但是这里都没有。

没有办法,刘海中只能和单位申请回家吃饭,让老伴做点菜吃,而这里深处大山里面,物资采购很不方便,所以菜的种类也比较单一,很多种当地特色菜刘海中都吃不下,他最爱的鸡蛋更是无处购买,军工产品的质量要求又高,需要他这个七级工出手的地方又多,所以他瘦的厉害。

刘海中身体上瘦了,但是思想上更进步了,来这里工作的大多数是热血青年,这些人喊的口号,工作上的热情,都让刘海中敬佩不已;刘海中来到这里也迎来他职场的高光时刻,他现在锻工车间任副主任一职,一个在红星轧钢厂奋斗了多年而没有得到的职位。所以他对这个职务倍加珍惜,在工作上都是身先士卒,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他现在根本想不起自己还有两个儿子在京城,直到他收到了刘光天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