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猫踪迷影 > 第116章 碰到酒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唐要是知道钟瑖的想法,不知道会不会一气之下辞职。但钟瑖之前在bd分公司当副总的时候,真的找来几个相貌气质还不错的女程序员,自从她们来了之后,码农队伍的干劲肉眼可见的增长,效率直线上升,特别是几个和尚,恨不得二十小时住在公司。而且自女生来后,不仅开发部诸人个人形象提升很快,连带着办公环境也整洁了不少。

朱琳到底忍不住,装作不经意地样子问道:“小曲的方案怎么样?”

钟瑖笑笑:“人很努力,但思维方式还是停留在学生时代,方案像论文,四平八稳,框架格式很讲究,却没什么用。”他瞥了一眼朱琳:“不过做事挺勤快,脑子也挺机灵,历练下再看看。”

“哦,要不,放到我这里?”朱琳试探道。

钟瑖笑笑:“才来两个月,升太快了,容易浮躁,先放到市场部锻炼锻炼吧,市场部最能磨练人,也最能激发人的潜能,我倒想看看,这个小姑娘还有什么花样。”

“行,”朱琳一笑,语气明显轻松起来,“不知道今天那两人喝不喝酒,希望别闹太晚。”

“你没和他们吃过饭?”钟瑖问。

“没,负责总公司的是胡局和邹局,我和他们一起吃过饭。”朱琳道。

钟瑖笑笑,“应付过真佛,这些小鬼儿就更不在话下了。”

到了包厢,刘经理和小肖已经点好菜,坐着闲聊,刘经理招呼钟瑖在主座坐下,小肖很乖巧地上来和钟瑖和朱琳倒上茶。“这是刘经理专门点的白牡丹,清香解腻,刚泡好,现在滋味最好,钟总和朱助真有口福呀。”

钟瑖曲指朝桌上扣两下,表示谢意,然后端起杯,喝了一口,初一进口,滋味清淡,回味却透着香甜,钟瑖笑道:“这茶不错,刘经理常来这里?”

刘经理笑道:“这家酒店是税务胡局一个侄子开的,所以宴请两个科长,一般都在这。要是年底尾牙,或者有什么事情,就去金浦江,管委会周主任的侄女婿是股东。”

钟瑖笑笑,谁说上海做事不需要背景,即使做餐饮,规模大了,背后有个菩萨坐镇,生意会省力很多。

刘经理把菜单递给钟瑖,“这是我刚才点的菜,钟总看还要加点什么?”

钟瑖把菜单退还给刘经理,“这种事,你做主就行了,不用来问我,对了,这两个科长喜欢喝酒吗,酒量如何?”

刘经理笑笑,嘴往旁边餐边柜一努,钟瑖顺着刘经理的表情看过去,见桌上摆着四瓶茅台,还有四瓶红酒。钟瑖头皮一麻,这是碰上酒鬼了。

“张科是贵州遵义人,在上海财经大学读的大学,毕业考的公务员,王科安徽人,前年转业,岳父是上海人武部的,所以就到上海。两个人酒量都还不错。”

钟瑖撇了撇嘴,这两个人,一个生在酒国,一个酒精考验,今天他恐怕要倒在这。

刘经理看了钟瑖的样子,笑了:“这两个科长酒量不错,酒品也还行,不会胡乱灌人,钟总放心好了。”

钟总也笑笑:“有你们在,我怕什么,大不了醉了,你们把我送回去就行了。”

我小时候,电视台就三五个,节目更少的可怜,白天基本上没什么可看的。寒暑假在家,除了和院子里的伙伴胡跑疯玩,唯一的消遣就是就是听广播,要是能听到一段新相声或评书,一整天都会很兴奋。

当时相声评书在我们这群小孩心里的地位,远超现在的美剧英剧。然后,玩的东西多了,电视、电玩、网络,谁也没耐烦再去听那打只老虎能说个三四天的评书和半天才抖个包袱的相声。

当郭德纲异军突起,扛着相声的大旗,重新回归到主流视线,我惊诧莫名: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学相声,说相声,以相声为生的人?

刚开始不太喜欢郭德纲的相声,太生猛暴戾,色彩太丰富,语言又太世俗,有点像网上的小段子。我觉得,不管你再草根,再“非着名”,既然在台面上表演,语言上,内容上多少要讲究点。

后来有次工作上受了点气,无处发泄,在网上找了个郭德纲的段子,好像是讲“于谦的爸爸王老爷子的事”,全篇都是下三路的屎尿屁。这些三俗对治疗委屈郁闷非常有效,哈哈大笑几声,所有难言的腌臜龌蹉,都像排泄物那样被一排了之,feeling倍儿爽!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但多数人碍于形象,不能像村妇般泼辣辣骂将出去。可就那么淤积在心里,实在不舒服。看一个五短身材,猥琐怪诞的胖子,在那儿混不吝地吹胡子瞪眼,肆无忌惮地调戏搭档,讥讽同行,痛骂社会不公。难免会产生共鸣和投射,心有戚戚焉之余,自然对这个胖子高看一眼。

我有病,你有药吗?有!郭德纲就是一剂舒肝败火,开胸顺气的良药。类似的药还有毛片,黄段子,yy小说。既然是药,谁又会嫌它格调不高,品味低俗呢?

所以郭德纲才能火,大火。

人火了,就会变换,先换房换车换老婆,然后换形象换派头。这几年郭德纲再也不提非主流、非着名之类的调调,开始广收徒众,要开宗立派,成为相声界的一代宗师。

郭大宗师开山门的第一件事竟是清除叛徒,不仅要把他们逐出师门,还要收回字号,一副赶尽杀绝的架势,派头十足。可惜郭大宗师晚生了几百年,没遇上天地君师亲的好时候。所谓的叛徒非但没成丧家之犬,惊弓之鸟,反而祭出一篇六千字雄文,讲事实摆道理之余,还把郭大佬成名之前欺师灭祖,贪财好色的腔调给爆了出来。

郭天师辛辛苦苦十几年,形象一夜回到解放前,好不容易树立起的宗师范儿,一下子坍塌了半边。

得意勿猖狂,得饶人处且饶人,自己走阳关道,多少给别人留条独木桥走。人在江湖,难免有丢乖露怯的时候,把人逼急了,把你的猴屁股狐狸尾巴一股脑揪出来,何苦。

有个哥们,结了婚也不消停,整天勾兑小姑娘。手头两手机,三个号,若干微信,每个微信上的美女都够办次选美。我们哥几个聚的时候,他总是一副昏昏欲睡,了无生趣的样子,不言也不语,可桌上手机一嘀嘀,他立刻回魂,两眼放光,拽过手机就看信回信,手指头点击屏幕的速度快赶上朗朗弹钢琴了。

我们见不得他那有异性没人性的猥琐样,开玩笑说温柔乡是英雄冢,他这么花,万一被家里的母老虎抓住,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我那朋友总说,山人自有妙计,不会让老婆发现的。

可上得山多终遇虎,他有次幽会回去晚了,骗老婆说和我吃饭去了。他以为他老婆没有我的号码,无法对证,没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老婆早就从他手机的云备份里下载了通讯录。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突然接到一个娇滴滴的质询电话,问我某天晚上为什么把他老公灌醉了,害的他凌晨才回家。二十多年的朋友,我马上意识到是他在拿我过桥,随便打了个哈哈就糊弄过去了。

倒不是有意给朋友遮掩,我的想法很简单,他们夫妻的事,他们俩自己解决,不能因为我一时嘴快,坏了人家的姻缘。

现在想想,我那朋友的老婆其实挺精明的,她明知我们这些从小就混在一起的狐朋狗友不会出卖同志,可她偏要打个电话询问,表面上是想抓老公的痛脚,其实是要打草惊蛇,敲山震虎,让我们这些人去警告她那个不靠谱的老公:小子当心点,你老婆盯着你呢!

说这些,是因为昨天刷微博看到某狗仔曝光林丹出轨,为了掩饰自己偷拍的猥琐,避免一些道德和法律上的麻烦,故意拿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自己是替天行道,为刚生产谢杏芳出头,揭露渣男。

问题是谢杏芳真的需要他们出头吗?

谢杏芳曾是羽毛球世锦赛冠军,能拿世界冠军的,体力、智力、直觉不可能不顶尖。一位聪慧敏感,颇有阅历和人脉的妇人,在这么个资讯发达的年代,能不知道他那个行事嚣张的名人老公在外面做了什么?

吹皱一池吹水,干卿底事?

网购了一枝梅花,种下,一个月都没发芽,仅有的几根枝条也都枯干萎缩了。本来想拔了种别的,可天冷,怕再买来新的也种不活,就留着那根枯枝没拔。

月季又开了,一人高的枝上挂了二三十朵花,秋天施的肥,终于见到效果了。中午,儿子嚷嚷着要到阳台吃,“要一边赏花,一边吃饭。”

阳台本来扔了一把装修时,师傅做的爬高用的长凳,风吹雨淋,腿都快断了。我把长凳拆了,凳面一锯为二,再配上铁架子,成了一个一米乘半米的小桌子。然后又配了几把长凳,沿墙面竖起竹屏风,地上铺上防腐地板,再摆上点石灯,花草,就成了个喝茶吃饭的地儿。中午暖和,一家人坐着晒晒太阳,吃吃饭,聊聊天,蛮舒服。

儿子吃饭照例不老实,吃两口,就这儿跑跑,那儿看看,我也懒得管他,幼儿园关了一个礼拜,让他放放风也好。他突然指着那根枯枝惊喜地对我叫着:“爸爸你看,发芽了!”我凑过去一看,果然,那枯枝的根部发出了几片小叶子,枝条上也冒出六七个紫色的小芽。

原来真有枯木回春这种事,还好没拔。

也有不能回春的,三年前网购了几枝蔷薇,卖家说得天花乱坠,说当年就能开花。可我种了三年,枝条都布满了一面墙,花却不见一朵。一百度,原来受骗的不止我一个,说宿迁花木作假的很多,用一种当地野生藤类植物当蔷薇卖,种一辈子也不会开花。

回头再找那间店,已经改头换面,花木也都换了。

我挺纳闷,真花苗成本也不高,他们又何苦造假呢,卖真花,靠老客户,就能赚的盆满钵满。现在整天东躲西藏,换店名,换商品,老客户都丢了,还怕被投诉关店,何苦。

知道受骗,也没马上拔,一方面心存侥幸,另一方面,绿油油一墙叶子,夏天也能挡挡太阳。我住顶楼,夏天阁楼温度高的可以蒸桑拿,有绿叶遮一下,多少能降点温度。

等到月季怒放,同一个长条防腐木花盆,一半花团锦簇,一半却只长叶,不开花,看着很不舒服。趁冬天不需要枝条降温,索性拔了,重新种上当地的蔷薇苗,希望明年春夏,能开出满墙的花。

想着待到鲜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心里就觉得很美。

希望美梦能成真吧。

小时候,看过一篇鸡汤文,核心意思是青年不要怕,一根筋地往前冲就是;中年不要悔,别老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归纳成一句话:少想那些没用的。

2b青年欢乐才多。

一直不明白儒家干嘛推崇慎独,独有什么可慎的,年岁渐长,慢慢明白,人毕竟是群居动物,需要陪伴。群体中,人与人彼此摩擦又彼此激励,彼此规范又彼此遮掩,彼此温暖又彼此战斗,行为思绪被约束在一个大致正常的范围。混在人堆中,接踵摩肩,肢体相接,肌肤相亲,虽然有时觉得烦,但有了陪伴,多少就有了安全感。一个人,很轻松,但离群带来的接触和支撑得减少,信息和沟通得缺乏,以及随之而来的孤独感,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心思就会不稳。就会胡思乱想,会产生外人看来莫名的怨憎。

所谓慎独,其实就是佛家所说的戒定慧,是一种对自己的把握,让自己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不至于迷失。

一般人没这道行,所以即使不情愿,也要回到人群,侧身于滚滚人潮,借助潮流的力量,推动自己。

找人喝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