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有梦【寻寻寻】 > 第179章 杀入决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参加比赛还要在八月五号前报名,比赛三天,最大的那间酒楼就是评选的场地。第一天每条花船都会被安排经过酒楼下的敏水湖,经过酒楼的时间是有规定的,每条船只有半盏茶的功夫(一盏茶大约是五分多钟)。

到时间就敲锣,听到锣声就赶紧把船移走,否则赶人的方式也是特殊:用救火的水枪往船上射。没那个愿意被淋湿了,一身狼狈的被人看到,所以从来没发生过锣声响了花船还不走的。

比赛开始后,第一天筛掉一半人。结果从三个方面来,第一就是酒楼上请来的的名人逸士们评出的名次;第二看每个花船上的打赏,按打赏多少排名;第三是每条花船卖的花签,按花签卖出数量排名。

第一第二都一目了然,就是这第三有点不同。第一自然是给名人雅士们准备的,第二是给腰缠万贯的老板们出声的地方,那第三就是看普罗大众们的意思了。花签一两银子就可以消费一支,卖出签子多的获胜。

第三是凡夫俗子们的评选,实际还是银子多的说了算。第三种卖花签的地方就在酒楼门口,每个花船分到一张桌子,桌子一字排开。喜欢那个花船的表演,就买那个花船的花签,花船的名字就在花船尾部的彩旗上。

为了多卖花签,各个楼子里都会派漂亮的姑娘出来,后边跟着龟公丫鬟帮着。买了花签的人,把花签交到酒楼组办这事的管事手上,最后管事会和卖花签的楼子对数,确定收上来的花签数量正确。

打赏和卖花签都是最后一艘参赛花船离开后一盏茶时间内结束,之后就是核对数据、计算平均数、进行最后排名。

最后三组评选数据统一收上来,按三组数据算出每条花船的排序。如果出现排名相同的,那就是第一波文人雅士们来决定最后谁排先谁排后。名次当场公布,谁也别想作弊。

刘玥他们也统计了一下,第一波文人打分只要表演不出问题,跟这些天看到的其他花船的表演对比过,排到前半应该没什么问题。自己这条船上的词都不是俗物,不至于排不到前边。

第二就是打赏收入。要说这个就要说今年来敏水湖看比赛的人有很大变化,往年多数是有钱老板、风流文人、京城纨绔之流。今年多了许多官家子弟。人家说了:侯府小姐都能参加比赛,我们看看长长见识怎么了?

不但官家子,还有官家女眷,只是多数都悄悄咪咪或是女扮男装来看看。官家的家眷都这样跑来看了,那市井商人家更是放任自流了。一时间敏水湖游人如织,衣香鬓影,熙熙攘攘更胜往年。

再说回打赏收入,沐文渊不知道怎么发动的,一群纨绔都信誓旦旦,定要沐伯府拿第一!这群人似乎是这么宣传的:京城的能比外地的差了?贵族多高贵啊,谁能赢得过我们这些贵人?所以打赏沐文渊叫刘玥只管放宽心。

刘玥倒不是很担心,从第一天开始往后,打赏银子就没少过,第四天就突破了千两银子。对比人家去青楼吃顿饭就要消耗上万两银子都是平常不同,好歹去青楼真的吃到东西了,这打赏说的不好听就是肉包子打狗。

打赏的收入从第四天开始突破千两后还不断上涨,这几天已经有突破万两的架势了,很可以了。

最后就是卖花签了,这个刘玥更不担心了,毕竟这年头,很多人还是信福报的。刘玥这条花船收入全部交由祠部司,祠部司全部用于修缮维护各类孤儿院福田院和积善堂。所以总会有人乐意买这类花签,就当做慈善了。

加上今年眼看着来赛花会的人更多了,那愿意做慈善积累福报的人也就会更多。所以卖出去花签的数量,不出意外的话不会很少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表演的节目了。说一千道一万这都是花船上技艺的比拼,如果节目太差、不要说太差,就是不出彩都有被淘汰的风险。刘玥可是奔着决赛去的,是要比赛到最后一天的。

要知道越到后边打赏就会越多,参赛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赚银子。又不是真的青楼,要打出名声,自己这边打的是沐伯府的牌子,打出名声去做什么?现在对于沐伯府的伯爷来说,‘沐伯府’这三个字就也已经够丢人了,不需要再出这种名了。

又不是要做长久生意的,名不名声的不重要,关键是赚银子。每坚持多一天,就多赚一天的银子。如果最后一天能有个不太差的名次,打赏和其他部分的收入肯定少不了的。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最后一天!

第一天刘玥还是按保守的来,因为第一天只有半盏茶,只够唱一首曲子。不像第二第三天,被淘汰了许多花船,第二天每条花船经过酒楼下的时间就长了不少,差不多有一盏茶时间。

第二天勉强可以唱两首曲子,第三天就更从容了,一盏茶的时间都有多,完全可以准备两首曲子。

但第一天只有一首曲子,就不容有失。刘玥决定唱‘似是故人来’这首歌。刘玥记得第一次听到这首歌,觉得哀怨缠绵,结果听到原唱竟然是跳跃活泼。才听原唱,完全不理解,但还没听完就豁然开朗了。

这不就是在述说因果循环,历劫归来的感想吗?一下对整个曲子的理解都不同了,乃至对人生都有了新的认识。这首曲子的词曲好,原唱更好,启迪人生啊。

但好曲子也需要运作。

刘玥先把曲谱的前半部交给沐文渊,叫他传出去,又把歌词的前四分一也传出去。不管别人如何劝说,刘玥坚持把这些流传出去,让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