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
笑嘻嘻喊醒时而咬牙切齿时而扬眉吐气的姨娘,周周跳下坐榻抖了抖衣服。
“娘,我去二姐姐那边坐坐。”
话音刚落,斗篷都没披好的小少年就一溜烟儿跑了出去。
他在傅盈娘身边顺了盒点心,转头又带去了傅瑶娘那边。
“大姐姐,你尝尝这个,新做的口味。”
“我试试。”
傅瑶娘放下手中的筹备单子,用银叉子挑一小块糕点入口。
“茶叶做的?倒是分外清香。”
“嘿嘿,是吧,我也觉得。”
周周摇头晃脑的自鸣得意,又一路溜达到继夫人院外。
瞧着来来往往脚步匆忙的丫鬟婆子,他就没进去裹乱。
冬寒料峭,花草树木也没什么生机。
花园里边,草地稀稀落落的黄了一半。
少年人沿着石板路走到一半,突然奇想往石景里钻。
高低错落的奇石交叠,隐隐约约错开一道小路。
最顶上是一个逼仄的小亭子,站两个人都嫌多。
不得已,石青只能等在石阶一半的位置。
“唉,还是出去转转吧。”
前几天没出成门,一直憋到今天,周周终于憋不住了。
他叫了小厮跟班,先去酒楼看了会儿表演。
直到整个人吃得热乎乎的,才领着大家往堤上蹿。
冬季枯水,堤基也高了一些。
地也冻得实,不会一踩就是一脚泥。
但这个天气出来的人,大多不是来游堤的。
除了少许几个风雅之士,便只有神色匆匆的过往行人。
渔樵炭工,各有各的行程。
偶尔有些小摊贩,卖的也是便宜粗劣的果腹之物。
“少爷,傅少爷!”
远远的,周周就听见有人在喊他。
刚找到方向,挂着鼻涕的小孩已经跑到了面前。
脸上皴得通红,却显得更加朝气。
小孩腼腆的将鼻涕吸回去,瓮声瓮气的问。
“傅少爷,你还记得我吗?”
“记得,你是河边李家的二小子,特别能干。”
周周身体微微前倾,欣喜的应了之后,又问小孩是否也是出来玩的。
小孩猛猛摇头,再把鼻涕吸回鼻腔再回答。
“不是玩,我和姐姐在这边卖热汤,少爷要不要来喝点,不要少爷买,免费喝。”
“走,带我去看看。”
说看看,也真的只是看看。
李家摊子上的热汤就是放了点面粉在里边,勾兑出来的面糊汤。
味道一般,只能起个暖身子的作用。
于贫寒人而言,却是相当物美价廉的吃食。
除此之外,摊子上还卖热茶汤。
茶叶也很廉价,但胜在浓郁提神。
李家的小姑娘守在摊子边上,见到傅少爷便要给他添一碗。
“不用,我才吃饱过来的。”
婉拒了小姑娘的好意,周周站在旁边问她生意如何。
“还成呢。”小姑娘羞赧的笑笑,小声回答。
怕周周不信,她还仔细解释了一番。
“托您的福,家里现在好起来了,阿娘病好了守着家里弟弟妹妹,阿爹也有活做。
我和二弟时间多,在家待着也是待着,不如出来支个摊子,挣点过路人的钱。”
说着话的功夫,就有客人来问价钱。
李家小姑娘一边絮絮叨叨,一边手脚麻利的给人舀面糊汤。
而另一边的李家二弟就稍微跑远了些,赶着到前面拉客去了。
见她实在忙碌,周周就不再在桌边坐着占位子。
“生意兴隆啊,我就转去了。”
富家小公子带着六七个跟班,一群人走起来浩浩荡荡。
堤边柳树旁,轻装简行的师徒俩遥遥看见偌大声势,不免疑问。
“如此大的阵仗,不知是谁家公子?”
待人走近一些,顾折远就认得出来了。
他不久前才和傅家小少爷在诗会上见过,印象还未淡去。
“老师,这便是英国公那位义弟,学生在陵江交游诸友听说过,傅家小少爷天生富贵,不同流俗。”
“噢——略有耳闻。”
鬼神之说,梦怀先生向来敬而远之。
故而,他也无心与傅生周交往。
而周周也没太关注路旁观景的老先生,只远远和顾折远打了招呼。
一道长堤走完,再走回来,正巧又在小摊边重逢。
“傅小少爷,幸会。”
“顾公子好,这位老先生也好。”
周周礼貌颔首,又向长者问好。
“甚好甚好。”
老先生呵呵一笑,并不多言。
这时,正好李家小姑娘端来一碗茶汤。
“老人家,这是你要的热茶,小心烫手。”
她缓缓将手松开,又到摊位后面去扒拉炉火。
一块黑漆漆的东西被她扒拉出来,落在地面发出不明显的声响。
摊前,温文尔雅的顾公子含笑与周周闲谈。
谈话内容文雅而不失风趣,还总会给周周接话的引子。
一个没注意,周周就开始情不自禁的畅所欲言。
所幸前前世打下来的底子着实不薄,张口也算文采斐然。
至少,对一个十岁小孩来说是这样。
原来漠不关心的梦怀先生陡然起了兴致,一连出了好几道题考校周周。
只是老先生一开金口,似曾相识的阴影就蒙了过来。
“呃……我不知道。”
管他真不知道假不知道,反正就是不知道。
周周立刻把警惕度拉满,唯恐被当成可塑之才。
小少年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一派天真无辜,确实像是不知道的样子。
梦怀先生被他糊弄过去,遗憾的轻轻吐息。
唯有了然于胸的顾公子,无声勾起一抹微笑。
“傅少爷,刚烤好的薯芋,您快尝尝。”
李家姑娘双手捧着装烤薯芋的木碗过来,期待的递向周周。
在她期盼的目光下,小少年欣然从腰间抽出手帕,捏起薯芋入口品尝。
“嗯,好粉好香。”
周周慢悠悠吃着烤芋头,忽然很有胃口。
这辈子吃得太精细了,难得吃到如此本真的食物,他居然有些沉迷。
想到这里周周也不客气,直接问李家姑娘。
“还有芋头吗?我还想吃。”
“有,有的,带了十几个!”
烤的芋头能得到恩人的喜欢,李家姑娘当即喜不自胜。
她估摸着炉子的火,往两个炉膛各自塞了两三个芋头,然后全神贯注的在炉子边守着。
可守着守着,她忽的悚然一惊。
“二弟洗碗怎么还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