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商队的车马扬起阵阵尘土,众人满怀期待地踏上了这充满挑战的征程。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时,明显感觉到了气候和地貌的变化。
由于降水量的逐渐减少,这里的地貌呈现出明显的干旱特征。
与大秦内地那郁郁葱葱的景象不同,这里再也看不到高大挺拔的乔木,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多年生的灌木以及各种草本植物。
这里的居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由于没有电磁炉、煤气等现代便捷的生活工具,他们依旧保留着烧火做饭的传统方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们不断地砍伐之下,原本就不多的灌木和草本植物愈发稀少。
如今,四处可见的是裸露着石头跟沙土的山坡,放眼望去,一片荒凉,给人一种萧瑟、孤寂的感觉。
赵扶苏敏锐地意识到水在这片干旱地区的重要性,于是他一路上都格外谨慎地安排人手,只要遇到有水的地方,便立刻补充沿途消耗的水储备。
他深知,在这茫茫的干旱之地,水就是生命的源泉,是他们顺利前行的关键保障。每一滴水,都可能决定着开拓团的生死存亡,所以丝毫马虎不得。
赵扶苏看着西域三十六国的地图。
这西域三十六国是对今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众多国家的统称,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具体国家组成有所变化,但大致涵盖以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楼兰,位于罗布泊西部。它地处交通要道,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节点。
国都扜泥城,有较发达的灌溉农业,居民主要从事农耕和畜牧业。
如今楼兰兼并了若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
过了敦煌郡以后,便是这楼兰国的地盘。
这楼兰国也是历代文人口中“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那个楼兰。
于阗国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是西域南道中最大的绿洲城邦。其都城西城,气候相对湿润,物产丰富,尤其以玉石开采和加工闻名于世,所产和田玉品质上乘,深受中原喜爱。
龟兹国地处天山南麓,北倚天山,南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其都城延城,是西域北道的大国。龟兹拥有广袤的绿洲,农业发达,畜牧业也颇具规模。
疏勒国位于今喀什一带,都城疏勒城。它扼守着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交汇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古代中西交通的枢纽。疏勒国商业繁荣,与中原及中亚、西亚地区贸易往来频繁。
乌孙国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国家,分布在伊犁河流域。乌孙人 “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畜牧业极为发达,马匹精良。乌孙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是西域实力较强的国家之一。
大宛国位于帕米尔高原以西、锡尔河上游,都城贵山城。大宛以盛产汗血宝马而闻名于世,这种马奔跑时肩部出汗如血,耐力和速度俱佳,深受各国喜爱。大宛的农业和手工业也较为发达,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高超。
西域三十六国是包括外西北的。
他们华夏民族失去外西北,乃是一大遗憾。
赵扶苏握紧拳头,他一定要拿下西域三十六国,来弥补前世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