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开始被班里的同学尊称为涛哥,课间总有一群人围着他请教作文的立意和素材的运用,这让他这个小透明享受到了尊重。
刘倩也成了班里的化学大师,女生们不再找她讨论哪个牌子的粉底液好用,而是拿着成分表请教她“这个防腐剂对皮肤有没有影响”以及“两种酸性成分叠加使用会不会烂脸”。
用杨明宇的话说,整个班级现在是“人人皆可为师,万物皆可为学”。
然而,就在这一片向好且越来越好中,有人发现了问题。
这个人就是王昊。
他发现的那个危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个高三学生。
那就是——吃饭问题。
进入高三,学习强度增大,学生们的体力消耗巨大。按理说,学校食堂应该是他们补充能量的好地方。但现实是,江城一中的食堂那几个菜十年如一日的稳定,只能说能吃算不上好吃,偶尔还会给你来一道“西红柿炒月饼”或者“爆炒妙脆角”之类的黑暗料理。
高一高二的时候,大家还能靠着年轻的身体硬扛,或者时不时溜出校门打个牙祭。但到了高三时间紧张,食堂成了唯一的选择。
王昊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同学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开始用泡面、面包或者各种垃圾食品来当晚餐。
就连林天也经常因为懒得去食堂排队而啃着干巴巴的饼干。
“这哪行!”
王昊看着眼前这群营养不良的同学们,心中的商业意识开始觉醒了。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里迅速成型。
他没有直接去找杨明宇,因为他知道,这种涉及到学校后勤管理的大事,光靠一个老师是解决不了的。他要玩就玩一把大的。
他要直接去和校长和食堂负责人谈。
当然,他不会像个愣头青一样直接冲过去提意见。商场如战场,不打无准备之仗。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王昊利用所有的课余时间,进行市场调研。
他设计了一份详细的《高三学生用餐习惯及需求调查问卷》,在“大14班”的qq群里进行发放和回收。
他蹲守在食堂门口掐算着不同窗口的排队时间。
他甚至还潜入了学校的小卖部,记录了泡面、火腿肠、辣条等的每日销量。
一周后,《关于高三学生营养改善及食堂盈利模式创新的市场调研报告》新鲜出炉。
报告里,他用精准的数据分析了当前食堂模式的“三大痛点”:1. 效率低下,高峰期排队时间过长,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2. 营养结构不合理,高油高盐,缺乏针对高强度脑力劳动者的优化;3. 口味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导致大量学生到校内小卖部买垃圾食品。
紧接着,他提出了解决方案——推出专为高三学生定制的“状元套餐”。
这个“状元套餐”的核心理念就是“高营养、高效率、高附加值”。
高营养:由学校聘请专业营养师,设计每周不重样的菜谱,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均衡摄入。比如,周一补脑(深海鱼),周三明目(胡萝卜),周五解压(香蕉)。
高效率:实行预定制。学生可以在前一天预定第二天的套餐,食堂按需准备。学生到专用窗口,三十秒内取餐走人,彻底解决排队问题。
高附加值:套餐价格比普通餐食略高(比如高出3-5元),王昊用精算模型计算出,即使价格略高,食堂的净利润率反而会得到提升。
这是一个典型的“多赢”方案:学生吃得更健康、更省时;食堂赚得更多、管理更轻松;学校也因此提升了后勤保障水平,一举三得。
准备好这份报告后,王昊通过杨明宇正式向校长办公室递交了约谈申请。
校长办公室里,周振邦校长和满身油烟味的食堂张主任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高中生,表情逐渐变的惊讶,最后是深深的震撼。
“……所以,校长,张主任,”王昊用一个红色加粗字体写出的响亮口号——“投资学生的未来,就是投资学校的未来!”
他总结道:“推出‘状元套餐’,短期看是解决了一个吃饭问题;中期看是提升了我们高三年级的整体战斗力;长期看更是打造了我们江城一中‘以生为本’的金字招牌!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张主任这个在食堂摸爬滚打了半辈子,此刻看着王昊,眼神里充满了看妖孽的惊叹。他这辈子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一个学生给自己上了一堂食堂管理课。
而周校长则更是心潮澎湃。
他看到的,已经不只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一个优秀的方案。他看到了14班那种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身边真实世界问题的行动力和创造力。
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好!”周校长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王昊同学,你这份报告做得比我们后勤处都专业!这个‘状元套餐’我原则上同意了!张主任,你马上牵头成立一个专项小组,全力配合王昊同学,尽快把这个方案落地!”
事情的推进比王昊想象的还要顺利。
在校长的指示下,学校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印刷室加急印好了菜品选单表,食堂采购了新的保温设备,开辟了专用的“状元窗口”。学校的生物老师甚至还友情客串,从营养学的角度对第一周的菜谱进行了优化。
一周后,江城一中食堂挂出了“‘状元套餐’今日开售”的横幅。
开售当天场面火爆。窗口此刻排起了长龙。学生们好奇地看着保温箱里那些搭配科学的菜肴——红烧牛肉、清蒸鲈鱼、西蓝花炒虾仁、外加一份水果和一盒牛奶。
王昊热情地向第一批学生介绍着,
“同学,尝尝我们这个套餐,吃了脑子转得快,数学压轴题都能多写两步!”
“学妹,别再吃泡面了,我们这个套餐富含胶原蛋白,越吃越漂亮!”
王氏营销法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张伟。他端着一份套餐扒拉了一大口米饭和牛肉,嚼了几下,眼睛瞬间就亮了。
“我靠!好吃!比我妈做的都好吃!”
学生们纷纷涌向窗口,“状元套餐”一炮而红!
接下来的日子,它成了江城一中高三年级最靓丽的风景线。
学生们再也不用为吃什么而烦恼,也节省出了大把的排队时间。整个高三年级的精神面貌都为之一振。
而王昊也因此一战成名。
就连孙建国老师在路上碰到他,都会开玩笑地问一句:“王总,今天的套餐,能不能给我这个老同志也来一份?”
杨明宇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