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 第99章 鸿门宴?不,是认知作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9章 鸿门宴?不,是认知作战!

(起)

汴京城的清晨被一种刻意营造的肃穆与繁华所笼罩。御街两侧,每隔五步便肃立着一名顶盔贯甲、手持明晃晃兵刃的禁军士兵,他们身形挺拔,甲胄在初升的日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芒,眼神锐利如鹰,无声地展示着大宋的军容。街道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商铺照常开业,人流如织,但在开封府差役和便衣皇城司探员默契的维持下,秩序井然,喧闹中透着一股无形的纪律性。

赵祯站在宣德门高大的城楼上,俯瞰着这座他治下的帝都。陈忠和、范仲淹、司马光等重臣侍立身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城门外那支逐渐靠近的、带着明显异域风尘的队伍。

西夏使团到了。五百护卫果然彪悍,人人骑乘着河套地区的健马,皮甲弯刀,脸上带着高原日照留下的赭红与风霜,眼神桀骜地扫视着汴京的城防与军容。他们试图用肆无忌惮的目光和隐隐散发的煞气来震慑宋人,然而,迎接他们的是更加冰冷、更加整齐划一、如同铜墙铁壁般的禁军仪仗,以及汴京百姓那种带着好奇、审视,却并无多少畏惧的平静目光。这种平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自信。

(承)

使团核心,正使嵬名聿介(李元昊之弟)骑在一匹神骏的黑马上,他年约三十,面容与李元昊有几分相似,但眼神更为内敛深沉。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一切,从坚固的城墙到精锐的禁军,从繁华的街市到淡定的百姓,心中原本的几分轻视渐渐收起,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凝重。这宋朝新君治下的汴京,似乎与情报中描述的有些不同。

入城仪式在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气氛中完成。接下来,便是双方在礼制上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于垂拱殿偏殿举行的接风宴。

宴会布置极尽奢华,彰显天朝富庶。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在美食歌舞上。当鸿胪寺官员引导西夏使臣行礼时,关键的时刻到了。

嵬名聿介微微躬身,双手呈上一卷国书,朗声道:“大夏国主特使嵬名聿介,奉我主之命,觐见大宋皇帝陛下!” 他刻意使用了“大夏”国号,且只行躬身礼,并未跪拜。

侍立的宋朝官员们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司马光更是面沉如水,就要出列斥责。

赵祯却摆了摆手,示意无妨。他身旁的内侍接过国书,并未立即呈上。赵祯看着嵬名聿介,脸上带着温和却疏离的笑容:“贵使远来辛苦。只是,朕听闻,西北之地有政权,向来自称‘西夏’,奉我大宋正朔,岁岁来朝。不知贵使所称‘大夏’,位于何方?国主又是哪位?朕,似乎未曾听闻。”

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直接将对方试图模糊的“国号”问题点了出来,并暗示其“自称”的性质。

嵬名聿介面色不变,应对道:“回宋皇陛下,我主已于去岁正式建国称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此乃天命所归,万民所向。国书之内,写得明白。” 他避开了“奉正朔”的问题,强调“称帝”事实。

(转)

殿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歌舞早已停下,乐师们也屏住了呼吸。

赵祯脸上的笑容淡去,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平静却带着无形的压力看向嵬名聿介:“哦?称帝?李元昊……是朕记错了吗?他原本受我大宋册封,是为西平王。如今不告而称帝,是为叛逆。贵使持叛逆之国书,见朕而不行臣礼,是欲代表叛逆,向朕,向我大宋宣战吗?”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打在每个人心上。没有暴怒,没有斥责,只有冰冷的事实界定和随之而来的、不言而喻的后果——战争!

嵬名聿介身后的一些护卫下意识地按住了刀柄,宋殿侍卫也立刻手握剑柄,上前半步,眼神凌厉。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

嵬名聿介眼角微微抽动,他没想到这年轻宋皇如此直接和强硬。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波动,他知道此行首要目的并非激化矛盾。

“陛下言重了。”嵬名聿介微微加深了躬身的幅度,但仍未跪下,“我主对宋皇陛下始终保持敬意。此番遣使,正是带着和平之意,希望能与贵国重新划定边界,互通贸易,缔结盟好,永息刀兵。若陛下执着于虚名礼节,而置两国生民于战火不顾,岂非因小失大?”

他开始转换话题,以“和平”和“百姓”为筹码,试图将宋皇架在道德高地上。

赵祯心中冷笑,果然还是这一套。他靠回椅背,恢复了之前的慵懒姿态,仿佛刚才的凌厉从未出现过。

“和平,朕心向往之。”赵祯慢条斯理地说,“然,和平需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贵国国主若真心向往和平,第一件事,便当是去帝号,重新接受我朝册封。如此,方有谈‘盟好’之基础。否则,一边僭越称帝,一边空谈和平,莫非是欺我大宋无人,还是觉得朕……年幼可欺?”

他最后一句,语气陡然转冷,目光如电,直射嵬名聿介。

嵬名聿介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他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言辞,在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宋皇面前,处处受制。对方根本不吃“和平绑架”这一套,反而将皮球更狠地踢了回来。

(合)

接风宴不欢而散。虽然没有爆发直接的冲突,但双方在原则问题上的立场已然分明,裂痕深重。西夏使团被“礼貌”地送回了国宾馆,并被严加“保护”起来。

回到后宫,赵祯卸下朝堂上的威仪,对范仲淹和司马光笑道:“如何?朕这番应对,可还使得?”

范仲淹由衷赞道:“陛下刚柔并济,直指要害,臣佩服。” 今日皇帝的表现,远超他的预期。

司马光虽对皇帝在宴会上没有直接驱逐使臣略有微词,但也承认:“陛下坚守名分大义,挫其锐气,确有必要。”

赵祯点点头,神色却凝重起来:“今日只是第一回合。李元昊派他亲弟来,绝不会因为朕态度强硬就轻易放弃。他们必然还有后手。传令下去,严密监视使团一举一动,尤其是他们与外界的任何接触。另外……”

他看向范仲淹:“运动场工地,明日照常,而且要更大张旗鼓。朕要让这些西夏人看看,我大宋不仅在军事上不怕他们,在国力、在‘格物’之上,更远超他们想象!这不是鸿门宴,这是……认知作战!”

范仲淹和司马光对视一眼,虽然对“认知作战”这个词感到陌生,但大致明白了皇帝的意图——要用全方位的实力展示,从根本上瓦解对方的信心和企图。

悬念: 嵬名聿介在初次交锋受挫后,会采取什么样的后手?西夏使团在严密的监视下,会如何与外界联系?他们真正的底牌究竟是什么?而赵祯准备的“认知作战”,又能否真正震慑住这些来自西北的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