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251章 新皇登基开恩科 晋王隐忍暗蓄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1章 新皇登基开恩科 晋王隐忍暗蓄势

陈彦于养心殿内冒死直谏,恳请皇帝禅位以保龙体、固国本,此事虽被严密封锁,但皇帝自此彻底罢朝静养,一切国事尽付太孙赵宸裁决,其意已不言自明。朝野上下,暗流涌动,明眼人都已看出,天象将变。

数日后,一道石破天惊的诏书,由宫中明发天下,传檄四方: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膺天命,统御万方,夙夜兢兢,不敢暇逸。然春秋既高,近岁以来,圣体违和,精力衰惫,难膺巨艰。皇太孙宸,日表英奇,天资粹美,仁孝聪慧,器宇深凝。自监国以来,宵旰焦劳,平定荆襄,抚绥中外,绩效昭着,克堪重器。兹恪遵太祖高皇帝(注:此处应为太孙的高祖,当前皇帝的祖父)遗训,内禅大位于皇太孙宸。定于本月二十八日,御奉天殿,举行禅位大典,昭告天地、宗庙、社稷。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诏书一下,举世震惊!虽说早有风声,但“内禅”二字真正颁下,依旧在朝堂内外引发了巨大的震动。这意味着,延续数十年的当今时代即将落幕,一个由年轻的新君主导的新时代,正式开启!

有人欢欣鼓舞,认为新君年轻有为,锐意进取,可带来新气象;有人忧心忡忡,担心新帝根基未稳,朝局或将生变;更有人暗中观望,思量着在新旧交替之际,如何谋取最大的利益。

然而,无论众人心思如何,皇帝的意志已决,诏命已下,无人敢公开违逆。整个朝廷机器,立刻围绕着“禅位大典”这一帝国最重大的典礼,高速运转起来。礼部、钦天监、太常寺、光禄寺等衙署忙得人仰马翻,准备仪仗、拟定流程、测算吉时、筹备宴飨。

钦天监夜观天象,推算历法,最终选定本月二十八日为大吉之日,利在南方,紫气东来,最宜举行登基大典。

本月二十八日,洛阳皇城,奉天殿。

这一日,天未破晓,文武百官已身着最隆重的朝服,按品级序列,肃立于巍峨的奉天殿前广阔广场之上。旌旗仪仗,森然陈列;钟鼓礼乐,庄严肃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神圣感。

吉时一到,韶乐大作!三声净鞭响彻云霄!

首先,是当今皇帝(即将成为太上皇)的銮驾,在宫廷侍卫和内侍的簇拥下,缓缓升座奉天殿。皇帝虽强打精神,身着衮冕,但面容憔悴,需内侍搀扶,可见龙体确实堪忧。

紧接着,皇太孙赵宸,身着太子衮冕(即将更换为皇帝衮冕),在导驾官的引导下,步履沉稳,神情庄重,一步步踏上丹陛,走向奉天殿。他的目光坚定,步伐有力,虽年轻,却已隐隐透出一代帝王的威仪。

繁复而庄严的禅位仪式正式开始。宣读禅位诏书、授传国玉玺、祭告天地宗庙……每一项流程都严格按照古老的礼制进行,庄重而肃穆。

当赵宸从内侍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传国玉玺,转身面向广场上肃立的文武百官时,整个天地仿佛都为之一静。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如同潮水般涌起,响彻整个皇城,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大雍的新帝——赵宸,正式登基! 诏告天下,改元 “景和” ,以明年为景和元年。大赦天下,普天同庆。并尊原皇帝为 “太上皇帝” ,皇后为 “太上皇后” ,移居西内宁寿宫静养。

登基大典持续了整整一日,极尽隆重与奢华,彰显着新朝的气象与威严。

新帝登基,万象更新。 赵宸展现出了与他年龄不符的成熟与魄力。在稳定朝局、安抚老臣的同时,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意在革除积弊,收拢人心,巩固权力。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项,便是顺应天下士子期盼,下诏 “开恩科,取贤才” !

诏书曰:“朕以渺躬,嗣承大统,惟思治道,首在得人。今特开恩科,于景和元年春,举行会试、殿试,广揽天下英才,俾效忠于新朝。着令礼部,即刻筹备,务期公允。兹特命:镇南将军、关内侯、知经筵事陈彦,为本次恩科会试主考官,总揽会试一切事宜! 钦此!”

这道任命,再次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会试主考官,位高权重,非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且深得皇帝信任者不能担任。陈彦虽战功赫赫,政绩斐然,但毕竟年轻,且以军功和实干见长,并非传统的翰林清贵。新帝将此重任交予他,其用意深远:一是酬其平定荆襄、拥立新君之大功,示以殊宠与绝对信任;二是借重其刚正不阿、不徇私情的品格,确保科场公正,选拔真才实学之士,为新朝奠定人才基础;三或许也是借此机会,让陈彦在文官体系中树立威信,平衡朝中势力。

圣旨传到镇南将军府,陈彦恭敬接旨。

“臣陈彦,领旨谢恩!必当恪尽职守,秉公取士,为陛下选拔真才,不负圣恩!” 陈彦深知此任干系重大,不仅关乎国家选才,更关乎新帝的声誉和自己的前程,心中已下定决心,必要将此差事办得滴水不漏,公正严明。

与此同时,新帝登基、开恩科的消息,也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自然也传到了北方的重镇——太原,晋王府。

太原,晋王府,密室。

晋王赵睿手中捏着那份通报新帝登基的邸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面色阴沉如水,独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怒火与嫉恨!他苦心经营多年,韬光养晦,眼看父皇病重,机会来临,却没料到,赵宸那黄口小儿,竟能如此迅速地平定荆州叛乱,更在父皇的支持下,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这打乱了他所有的布局!

“赵宸!陈彦!” 晋王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名字,猛地将邸报摔在桌上,“欺人太甚!父皇……您为何如此偏心!”

“王爷息怒!” 身旁的谋士阴先生(已从荆州逃回)连忙劝道,“小不忍则乱大谋!新帝初立,名分已定,天下瞩目,此时万万不可轻举妄动!需暂避其锋芒,隐忍待机啊!太上皇虽禅位,但余威尚在,若王爷此时有所动作,恐失人望,授人以柄!”

晋王胸膛剧烈起伏,喘着粗气,良久,才强行将怒火压下,眼中恢复了一丝冷静与阴鸷:“先生所言极是……是本王失态了。现在,还不是时候……父皇他……唉……”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来人!”

一名心腹侍卫应声而入。

“准备一份厚礼,要贵重,更要得体!以本王的名义,派人送往京城,恭贺……新帝登基!” 晋王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恭贺”二字。

“是!王爷!” 侍卫领命而去。

晋王走到窗前,望着南方洛阳的方向,目光冰冷刺骨:“赵宸……我的好侄孙……就让你先得意几天吧。这江山……父皇传给了你,未必就能坐得稳!开恩科?收买人心?哼……我们……来日方长!”

密室中,烛火摇曳,映照着晋王脸上那深不见底的野心与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