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直播之历史名人录 > 第491章 《昭明文选》是他带头编纂的~(*′I`*)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1章 《昭明文选》是他带头编纂的~(*′I`*)

【要知道,当时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而且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想要筛选出“有价值”的作品,难度堪比现代整理全网爆款文案。

可萧统偏要挑战这个不可能。

他亲自制定筛选标准: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简单说就是?

“既要思想深刻,又要文笔优美”,

像那些纯粹的经史子集、应用性公文,直接被他排除在外。

编纂过程中,萧统堪称“细节控”,每一篇文章都要逐字逐句审核,遇到有争议的作品,就组织大家开“辩论会”,直到达成共识。

有一次,有人提议把陶渊明的诗收录进去,有人觉得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太清高孤傲,不符合正统审美。

萧统当场拍板:

“陶渊明的诗清新自然,字字珠玑,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瑰宝!”

不仅力排众议收录其作品,还亲自为陶渊明写传记、作序,让这位“田园诗派鼻祖”在南朝文坛彻底出圈。

?(???)?

经过数年的苦心编纂,一部汇集了130多位作者、700多篇作品的《昭明文选》横空出世。

这部书按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等38类划分,涵盖了辞赋、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总集。

它就像一本“古代文学爆款合集”,让后世文人不用再埋首于海量典籍中,就能快速汲取经典养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曾直言“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而他口中的“三代两汉之书”,很多都是通过《昭明文选》得以流传;

李白、杜甫写诗时,也常从《文选》中化用典故,连科举考试都把《文选》列为必读书目,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萧统也凭借这部书,直接封神“文艺太子天花板”,哪怕过了千年,只要提到中国古代文学总集,《昭明文选》都是绕不开的经典。

●)o(●

按说这样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太子,继位后大概率会成为一代明君,可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普通七年(526年),萧统的生母丁贵嫔病逝,这位仁孝的太子悲痛欲绝,坚持按最隆重的礼仪为母亲守丧。

他在丧期内不吃不喝,瘦得形销骨立,大臣们轮番劝说,他才勉强喝点粥维持生命。

可就在守丧期间,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为他的人生埋下了隐患。

(っ?3??????

为了给母亲修建陵墓,萧统派人去郊外采购木料,没想到手下人不小心买了一块“盗墓贼盗掘的古墓木料”。

这件事被有心人告发,梁武帝虽然没有深究,但心里对萧统有了一丝芥蒂。

萧统得知后,又惊又怕,加上长期守丧积劳成疾,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他试图向父亲解释,但当时梁武帝年事已高,猜忌心渐重,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这件事就像一根刺,扎在萧统心里,让他终日郁郁寡欢。

? – _ – ?

或许是命运的捉弄,普通八年(527年),萧统在东宫游览时,不小心掉进了池塘。

虽然被侍从及时救起,但他从此染上了风寒,加上之前的郁结于心,病情日渐加重。

梁武帝得知后,派了最好的御医前去诊治,可萧统的身体还是一天比一天差。

弥留之际,萧统还惦记着《昭明文选》的编纂工作,拉着刘孝绰的手嘱咐:

“这部书是我毕生心血,你一定要把它完善好,让它流传后世。”

(?w?)

中大通三年(531年)四月,萧统在东宫病逝,年仅三十一岁。

消息传出后,朝野震动,百姓们自发聚集在街头哀悼,哭声传遍了整个建康城(今南京)。

梁武帝悲痛欲绝,亲自为他素服举哀,追谥“昭明”,所以后世也称他为“昭明太子”。

这位才华横溢的太子,终究没能熬过命运的考验,没能登上皇位,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编纂的《昭明文选》影响后世千年。

? o?o?

萧统的一生,就像一部高开高走却突然烂尾的爽文———

出身帝王家,自带学霸光环,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编纂出千古经典,本该拥有无限可能,却被一场意外和父子间的隔阂戛然而止。

可即便如此,他的名字还是和《昭明文选》紧紧绑在一起,流传千古。

有人说,如果萧统没有早逝,梁朝可能不会那么快衰落;

有人说,他的才华超越了时代,哪怕只活了三十一年,也足够惊艳千古。

*?((???))?*

如今再翻开《昭明文选》,那些辞藻华丽、意境深远的文章,仿佛还能看到那位身着儒衫的太子,在东宫的烛光下,逐字逐句审阅文稿的身影。

他用短暂的一生,完成了一件震撼千古的大事,用才华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活成了“才华盖过命运”的最佳典范。

总结一句就是→_→

?“昭明太子虽然早逝,但《文选》不朽,他的文名,永远焊死在历史的天花板上!”】

七玥吐槽:“这难道不是和朱标一样,某一种意义上的“没天命”?”

南朝梁文人名士天幕评论现场……

【刘孝绰(《昭明文选》核心编纂者,萧统挚友)?

抚着《文选》手稿红着眼眶,手指戳天幕→_→

“太子殿下!

您看看这满屏的‘文艺天花板’弹幕!

当年咱们在东宫挑灯编书,您为了陶渊明的诗跟老学究拍桌子,为了一个典故翻遍藏书,如今这《文选》火了两千年,您若见了定要笑出声!”】

?【“还记得您掉池塘前,还惦记着《楚辞》部分的注疏没完善,如今天幕把您的心血夸上天,说‘无《文选》便无唐宋诗文’,这都是您应得的!

可惜啊,您没能亲眼见这盛况,我这心里堵得慌!”】

【“天幕说您‘用31年活成千古文化偶像’,说得太对了!

殿下仁孝又通透,当年我犯错被贬,是您力排众议把我召回东宫,这份知遇之恩,我这辈子都报不完!”】

→_→【?殷芸(东宫学士,史学家)摇着羽扇叹服,弹幕跟评不停~

“啧啧啧!天幕诚不欺人!

昭明太子这才华,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当年在东宫侍读,亲眼见他‘读书数行并下,过目不忘’,一首诗扫一眼就能背,还能精准点评优劣,这脑子简直是天生的文学数据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