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直播之历史名人录 > 第492章 南朝人其实大部分很喜欢“昭明太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2章 南朝人其实大部分很喜欢“昭明太子”

?【“你们别只夸《文选》!

太子的诗文才叫绝!

他写的《锦带书十二月启》,辞藻清丽得能掐出水,当年在文人圈疯传,抄录的纸都卖断货了!

可惜传世太少,天幕能不能多放几首?”】

?【“说他‘德才兼备’都是谦虚!

当年灾年,他把东宫粮食全捐了,自己吃野菜粥,还劝陛下轻徭薄赋,这样的太子,既有文气又有仁心,难怪百姓哭着送他下葬,这才是真·顶流!”】

【? 徐陵(南朝梁陈之际文学家,早年受萧统赏识)对着天幕拱手,语气激动地道:

“晚辈徐陵,拜见昭明太子!

当年我年少成名,有幸被太子召入东宫,他亲自为我指点诗文,说‘文章当以情动人,而非堆砌辞藻’,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

【“天幕说《文选》是‘古代文学高考必刷题’,太形象了!

我后来编《玉台新咏》,全是照着太子的编纂思路来的,没有《文选》开先河,哪有后世的诗文总集?

太子才是真正的‘文学界祖师爷’!”】

【“可惜啊可惜!

太子若能继位,定会大兴文治,咱们梁朝文坛还能更上一层楼!

弹幕说‘天妒英才’,这话一点不假,31岁就匆匆离世,真是千古意难平!”】

? 沈约是南朝文坛领袖,也是《宋书》作者,他看完这位太子的介绍后捋着白胡子点头,自带权威buff:

“老夫阅人无数,昭明太子当属南朝第一才子!

他编纂《文选》,提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这标准简直是为文学量身定做!

把经史公文剔除,专收纯文学作品,这份远见,老夫都自愧不如!”

“当年老夫跟太子讨论文学,他对先秦诸子、汉魏辞赋如数家珍,连最冷门的《楚辞》注本都能引经据典,这学识底蕴,不是靠死读书能来的!弹幕说他‘学霸天花板’,老夫举双手赞同!”

“太子不仅有才,更难得的是仁厚。

东宫上下,从侍从到学士,谁没受过他的恩惠?

他从不摆太子架子,跟我们谈论文学时,平等得像个同窗,这样的储君,历朝历代都少见啊!”】

【天幕下的南朝梁着名诗人庾信(后入北朝)隔着天幕遥望建康,语气怅然:

“看到太子的天幕,想起当年在东宫赴宴的日子。

太子曾设宴款待文人,席间命题作诗,他自己率先提笔,一挥而就,诗句清丽隽永,满座皆惊!

如今想来,那竟是我见过最盛的文坛盛况!”

“《昭明文选》在北朝都传遍了!

鲜卑贵族都争相抄录,说‘南朝有此太子,难怪文风鼎盛’!

太子用一部书,让南北文坛都折服,这影响力,堪称‘文化输出第一人’!”

“弹幕说‘太子早逝,梁朝文学断了半条腿’,一点没错!

自从太子离世,东宫的文化氛围就散了,后来战乱四起,很多典籍都毁了,幸好《文选》流传了下来,算是太子留给后世的救命稻草!”】

【…?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江郎才尽”主角)拍着大腿感叹:

“要说有才,我江淹服过谁?

也就昭明太子了!

当年我写《恨赋》、《别赋》,太子特意召见我,说‘赋中情真意切,堪称绝唱’,还赏赐我笔墨纸砚,这份赏识,让我激动了好几天!”

“你们别笑我‘江郎才尽’!

跟太子比,我这点才华确实不够看!

他31岁就编出《文选》,我活到60岁,也没拿出这么重磅的作品!

天幕说他‘才华盖过命运’,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

“如果太子能多活几年,说不定能点拨我几句,让我不至于后期没灵感!

可惜啊,天妒英才,这么好的太子,这么牛的文人,就这么走了,真是太可惜了!”】

天幕下梁武帝萧衍(萧统之父)身着龙袍立于太极殿,望着天幕红了眼眶,指尖微微颤抖:

“统儿!我的昭明太子!

如今天幕之上,满是称颂你的声音,你若泉下有知,该多欣慰啊!”

“当年你编《文选》,日夜操劳,我劝你保重身体,你却说‘文脉不可断’,如今这部书真的流传千古,成了华夏瑰宝,你没有辜负自己的心血!”

“是父皇对不起你!当年古墓木料之事,我不该猜忌你,让你郁结于心;

你落水染病,我没能好好照料你,竟让你走得这么早……”

【哽咽拭泪.jpg】

“弹幕说‘若昭明继位,梁朝不会亡’,是啊,统儿仁孝有才,若能登基,定会是一代明君!

是父皇无能,没能护好你,也没能守住你的江山!”

“统儿,父皇好想再听你读一遍《孝经》,好想再和你讨论文学,天幕能不能再放放我儿的身影?

让父皇再多看他一眼!”】

(*′I`*)

【南朝梁普通百姓(建康城百姓张阿公,拄着拐杖仰头看天幕】感慨:

“昭明太子啊!当年灾年,若不是你把东宫的粮食分给我们,我们一家子早就饿死了!你是活菩萨啊!”】

?【卖笔墨纸砚的李掌柜,拍着柜台感叹:

“太子编《文选》那几年,我们店里的纸墨都卖疯了!

文人墨客抢着抄录,连街头小贩都能背几句,这才是真·文化顶流!”】

?【洗衣妇王大娘,搓着衣服抹眼泪:

“太子待人可和善了!

上次我家孩子不小心冲撞了东宫仪仗,他不仅没怪罪,还赏赐了点心!

这么好的太子,怎么就走得这么早啊!”】

?【赶考书生赵小哥,对着天幕拱手:

“学生备考全靠《文选》!

太子筛选的文章,篇篇都是经典,若不是他,我们哪有这么好的参考书?

太子就是我们读书人的再生父母!”】

?【街头说书人刘先生,拍着醒木:

“要说千古第一太子,非昭明太子莫属!

有才又仁厚,编出《文选》传千古,这样的人物,就算过了千年,也得被人当成神仙供着!”】

很显然,大家对于在最好的年华逝去的这位昭明太子很是喜欢和颂扬。

最有趣的是?

【沈约 vs 江淹

天幕下沈约捋着胡子调侃:

“文通(江淹字),你当年还敢在太子面前炫耀《恨赋》,如今看看天幕,太子的《文选》都成了‘文学圣经’,你那点才华,是不是又‘尽’了?”

江淹拍着大腿反驳:

“休要取笑我!

我那《恨赋》当年也是爆款!

只不过太子太牛,把天花板抬得太高,我等只能望尘莫及!

再说了,我后来没灵感,还不是因为太子走了,没人点拨我!”

沈约哈哈大笑:

“你这老小子,倒会找借口!

不过说真的,若太子还在,咱们梁朝文坛,怕是要多出不少千古名篇!”】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