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熠世微尘 > 第7章 武父谈及过往,联姻不讲人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章 武父谈及过往,联姻不讲人权

一日,父子二人闲谈,不经意间说起之前落崖的事,武进作为“后来者”自然对当时情况一无所知。武父瞧见武进茫然表情后并不奇怪,在他眼里武进经历了坠崖受伤后长时间昏迷不醒,以至于后来醒来时周遭的人和事几乎都不记得,在他认为是头部受创或强烈刺激导致。便问:“进儿当真不记得当日之事?”

武进哪敢说他不记得的真正原因,总不至于坦白说可能是因为范科这个后世的灵魂在那次意外之后才进了武进躯体,所以不知道当日的情况吧。但是面对真心实意视他如子的武父,他又不想说谎欺骗,只能沉默不说。

武父并不不较真,接着说:“本来怕你触景伤情,便一直不敢与你提起。当日你与邻家二郎一同郊外玩耍,途遇驽马受惊,马车上的小娘子被甩落于山崖边,你为救她而落下山崖。四郎回来报信后,我和你阿娘慌乱失措,好在沙头县的徐县令与我是故交,派来县衙差役一同去寻你,足足花了两日才在崖下寻到。许是被崖底松枝挂住减了坠势,又有很厚软土铺垫才不致伤了性命。”

“儿愚钝,似乎对之前事再无一点记忆。那官家小娘子可还好么?”武进不禁关切地问道。

“本来是要坠崖的,幸好你及时将她拉回。等其他人赶来救你,你却已落崖了。人都说百米山崖定不能活人,我与你阿娘如何都不信,这才又请你徐世伯动用其他差役下山寻找,终究救了你回来。上天有灵,怜我已近中年方得独子,留了武家一脉香火。”武父说到这声音哽咽,几不能言。

听到这些武进着实感动,无论古今中外,天下做父母的都一样,哪一个都是为儿女操碎了心,从不放弃希望。想起另外一个世界里老实巴交的父母现在一定为失去他这个独子而终日以泪洗面,武进不禁心中悲怆。

面前的武父,在武进的眼里竟也渐渐变成了满脸褶皱的前世老爹的面容。他整理衣襟跪倒于地,表情肃穆向武父叩拜,武父忙起身扶起武进,流着泪轻拍他的臂膀。

武母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进了书房,见此时情景心中更是感怀,搂过武进放声大哭,口中喃喃念着:“我可怜的儿啊!”。武进任由着母亲抱着他流泪,那泪水仿佛带着高温,烫得他的脸颊也火热。

“范科”忽然觉得自己再不是独自苟活于世的可怜人,他这一世也有真心疼爱他的父母,心中也有了牵挂。

待武母止了哭泣,武进扶她坐下。又问:“父亲,可知那官家是何人?”武进仍然关心这个问题,是想知道那个坠崖的小娘子是否是当初与他一起坠落山洞的女子。

“当时小娘子吓得昏厥,忙着坐车去寻医家救治,我们只顾着寻你也不及多问。那家不久后倒是托人给家中送来厚礼,感激武家搭救之情。至于官家是何人,我也曾问过,可来人只道是受人之托不能言说,我便也没再强求。”武父说。

听到这武进略略有些失望,他希望那小娘子便是藏在回忆中一颦一笑都牵动他神思的沈冰云,可他又不敢对此多存幻想。

赴学前两日晨间,武进带了束修(古时学生向老师奉赠感谢礼物)看望葛老并辞行,说去了书院便不能每周来拜访,需待休旬假时再来拜见。

葛老说没什么好送的,将他精心制作的家传壮骨丸和抄好药方送给武进,让他每日晨间活动身体后服用一枚,有益身体强壮。吃完了也可以自行配制,或者回来时再过来取用也行。

武进知道这是师父传给他的方子,拜谢作别。

转回家又向今日来府上教授武艺的邓师傅告别,约好过些时休沐返家时再求教,便和母亲一起去收拾进学需要的行装。

进学前一日,武父特意带武进去临近沙头县拜见徐县令,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武家至交徐世伯。上门拜见有两层意思,一是武进已经恢复,理所应当该正式感谢当年的救助之情;二是两家本为世交,徐县令和武父还曾是同窗莫逆,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为武进谋个一官半职。

县令听说武父来访,竟主动到庭前来迎接,可见感情确实不一般。

武进见到徐县令后大礼叩拜,为感谢世伯在他落崖时遣人搭救的恩情。徐县令亲自扶起他,笑着对武父说:“明阳兄家教甚严啊,你我相交多年,又是自家子侄,哪用特地来大礼言谢。世侄到了这里便当作在家一样,勿要拘束才好。”

徐县令还亲自为武进拍去袍服上的灰土,一手拉着武父,一手拉着武进进了府衙大门。

武父边走边说:“凌年兄哪里话,当日要不是你遣人同去搭救,余手无缚鸡之力如何救得犬子?前两年受了惊吓,犬子卧床不起又不能言语,兄又助余求医,即便进儿称再生父母也不为过。现在进儿痊愈,这才来府上拜谢已是失礼。”

“哪里话,些许小事微不足道,我等交情理应如此。明阳兄书房内上座,我已备好茶汤,一会后堂还有家宴,今日你我定要不醉不归。”两位大人相互挽着走进府衙,武进则从仆役手里接过礼物也跟了进去。

从中廊过府衙大堂,后院便是徐县令寓所。两位长辈说着话进了书房闲谈,武进不太懂礼节,站在门前不知该不该跟进去,索性就提着礼物在门外等着。书房里二人相谈甚欢,大笑声不时传出却不见唤他进去,武父大约是忘了自家儿子还站在门口。

大约盏茶时间,一个粉妆玉砌、唇红齿白的浅青色裙装少女蹦跳着从后院走来,看年纪也就十一、二岁,身后还跟着一个梳着双丫髻的灰色短衣侍女。少女走着见到有外人便立时停了蹦跳,袅袅婷婷地慢慢走。

经过敞开书房窗前少女偷偷向里张望了一眼,然后轻咦了一声,隔着窗叫了一声:“武世伯!”,转过头刚想从书房门进去,又看见了站在门前的武进。大概是父子长相相近缘故,少女向他问道:“你,是武家兄长?”

武进愣了一下,他还没有适应别人称呼他的方式,反应过来时赶紧躬身作揖道:“我是武进,敢问小娘子是?”

“我是徐梅儿,小时见过兄长,这几年倒是没见了,所以不大敢相认。”少女笑起来很好看,举袖用肉嘟嘟的小手掩着小嘴,眼睛一笑便弯成了月牙。

正尴尬不知说什么好,听见书房里传出徐县令的声音:“梅儿,还不快进来给武世伯见礼。对了,世侄是不是还在门外呢,哎呀!明阳兄也不提醒我一下。”

“嘿嘿,许久不带犬子出门,我也没注意,方才谈得兴起忘记了。进儿也进来吧。”

徐梅儿和武进两个人都在书房门前,两双眼睛对着看,不知道谁先进去好。

“请梅儿妹妹先进,我随后可好?”武进怕礼节上再搞错了出笑话,就退了一步请少女先进。女孩也不推辞,顽皮地吐了吐粉红色的小舌头,蹦跳着就进了书房,武进提着礼物随后跟着进去。

书房很大,至少有三十几个平方,三面墙都是一人多高的书架,整齐叠满了线装书。书房地面是大块青石铺设,居中是一幅宽大长方形波斯厚毯,毯上放着一张长条书桌,样式简洁古朴,徐县令与武父则在书桌前软垫上相对而坐。

书桌旁侧,徐县令的右手边有一个矮几,上面放着一个陶制风炉,内里燃炭。炉上是一口小铜锅,锅中茶汤翻腾,泛起深绿颜色的细小泡沫。风炉周围还摆着盛装姜、蒜、醋、猪油等调味品的黑漆碟子,应该是煎茶用的佐味。

武父是文人,也喜欢烹茶,但是武母不喜那种熬油味道,所以从不在家中烹制,武进也没有见过实物,也不好多看。后世流行的饮茶“撮泡法”,是在明代之后才有,这个武进还是知道的。

徐梅儿向武父行礼后,蹦跳着跪坐在徐县令左侧身旁,搂着他的胳膊撒娇起来。武进躬身再向徐县令行礼,在武父身后站定。

“宠坏了,明阳兄不要见怪。”

“梅儿侄女天资灵动又知书达理,凌年兄当是骄傲才对,我也只能羡慕了,不知以后谁家郎君有福迎娶啊。”

“我夫妇二人膝下只有一女,若不是明阳兄只有一子,我倒是想要招进儿来做赘婿的。想是兄嫂也不肯答应。”

“凌年兄若有结亲之意,大可将梅儿嫁到我武家嘛。我夫妻必视若己出,如何?”

“你这明阳兄,只想要我嫁女,却不许我召婿。今日见世侄,容貌俊秀,身材笔挺,坐行端正,我甚是喜欢。不若你我为这结亲之事合计一二如何?”

“好事,此事当以凌年兄嫂之意是瞻。不过我武家三代单传,召婿确实不可,联姻之事我夫妻可早有此意。”两人大笑,徐梅儿则羞臊地扯起徐县令的宽服衣袖遮面,两人看到后又大笑起来。

武进感觉既突然又尴尬,来之前只道是当面感谢徐县令,可没提到结亲的事。说到定亲,自己这身躯也就十四岁,那女孩长得确实漂亮,但也不过十一、二岁而已,这是不是太早了点?再说,自己这心理年龄已经四十大几,这么个小姑娘,就算过上几年成了亲那也下不去牙口呀!

笑了一阵,武父才想起礼物,刚转身武进就懂事地躬身递上了手里提着的礼物,武父满意地点点头。

打开盛装礼物的小包袱,里面放着两只檀木盒子。武父打开其中一只,内里装着红绸包裹的黑色鳞纹撒金砚台,双手托砚递与徐县令。徐县令再三推辞却拗不过武父,终还是接了过去。定睛察看,见是一方歙砚,砚体呈椭圆形,石质细腻,触之如婴儿肌肤。砚上隐含鳞纹,使砚上雕刻的竹丛透出立体感;石上金色斑点右积左散,积处雕成了金色嶙峋山石,散处如点点金光缀于竹上。

“好砚!真是难得一见的好砚啊!明阳兄文采斐然,对墨砚认识颇深,真肯割爱?”徐县令爱不释手,却又不忘打趣道。

“凌年兄哪里话,你师从当朝冯太师,文华博采,只有此砚方可相称,我怎会不舍呢?再说这砚是我在龙尾游历时取石,前几年请人雕制,属私藏之物,兄大可放心受之。”武父笑着说。

“君子好文,这砚确是喜欢得紧,既不费多金,又情谊笃厚,那我就却之不恭了。真是好砚啊!”徐县令小心地把砚台用红绸包好,放在身旁不住摩挲。

“这如意是内人家传,是要赠与梅儿侄女的。”武父拿过第二个盒子,取出里面的玉如意,再次双手递过。

“这可太过贵重,明阳兄啊,此物万不敢收。”徐县令这次推辞很坚决,坚持不肯接过。

“凌年兄,这是内子嘱托,定要收下。我明说了吧,这是内子当年的嫁资,伴我夫妇相守二十载,是内子要送与未来儿媳的信物,兄岂有不收之理?”

“这……,明阳兄,不如我们移步后堂,我让内子亲自去请了嫂夫人来,家宴上一起为结亲之事起个章程如何?”

“那是最好,就是有劳嫂夫人了。”武父欣然同意,礼物暂时归入盒内,待家宴上再取出明意。

徐县令喊来随侍,让传话给夫人去武府请进妈过来。

听到此时徐梅儿已经大红了脸,连脖颈都已粉红,丢下用来遮面的徐县令的衣袖起身疾走而去,应是向着内宅先找她母亲去了。

徐县令和武父又相对大笑,只剩武进一脸的尴尬杵在那手脚无措,心中腹诽道:“终身大事都不事先和我商量一声,走前还问过礼物的事,老武你竟然连半句口风没漏。亏你整天宝贝儿子的挂在嘴边,这说定亲就定了。封建社会的婚姻还真是没有一点人权可讲。”

好在武进见到了真人,还生的那么好看,要是摸盲盒一样“被”娶个相貌平平的小娘子那就更郁闷了。万幸万幸!

徐县令也许是看到了武进不自然的表情,便开口问道:“贤侄近来可读书?”

“回世伯话,小侄近日随父亲读《中庸》、《大学》。”

“哦?贤侄可是想着考取常科?”

“小侄还未有此打算,家父倒是劝我多多温习,待科考恢复时尝试。”

“嗯,明阳兄总是先有见地,不愧是枢密使幕僚。今日先不说课业,我便以此砚为题考考你,作首诗词如何?”武进了然,想必是自己这一傻就两年多,现在要娶人家姑娘,未来老丈人不放心,想考考自己。

“小侄孟浪,便斗胆作上一首,权请世伯斧正。”说过后一揖及地。尽管那丫头确实生得好看,武进真没存着攀高枝娶徐县令千金的想,但也不能内卷了自家老爹的面子,文人嘛,面子在所有事情中总是常排在第一位的。

略作思考后,他慢慢念出了四句诗:“追琢他山石,方圆一勺深。抱真唯守墨,求用每虚心。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所爱,何啻直千金。”这是他昨天听了武父讲砚台来历的时候搜肠刮肚找出来的,他记得宋代李山甫的这首《古时砚》,讲的就是歙砚。其实原文后一句本是“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

他能记得这诗,全是因为曾给一位制砚大师做过一期宣传节目策划,文案的开始就引用了这首诗。他心虚地把最后两句中的两字改了一下,是为了应景和讨好徐县令。他自知无论改得好不好,对于只上过几年私塾的半大孩子来说无伤大雅。再说抄袭已经够缺德的了,全盘照抄更过分,改两个字心里多少还能算是个安慰。

诗人就是诗人,李老的诗句念完,徐县令和武父都愣在了那,下巴都快掉到了大襟上,半天合不拢。好一会,徐县令才用手指抚须掩饰着合上了嘴巴,颤着胡子问:“此诗是世侄所作?题目为何?”

“鄙陋不堪让世伯见笑,这诗句是由刚才的这方砚台为题而作,就叫《今时砚》罢,也不知是否合适。”说罢武进又是一揖。他不太懂古时礼仪,第一次出门正式拜见,就想着礼多人不怪,多作揖总不致有错。

“明阳兄,世侄当属大才啊!”徐县令说得确实夸张了些,但几句诗仔细回味确有精妙之处,尤其是应景,更像是临时因事而作。尤其后两句里,既抬举了县令又给足了武父面子。

“哪里,是凌年兄抬爱了,犬子有何才可言。”武父还在那谦虚,武进都看见了,他爹的脸已经像加了酒酿的馒头,早就乐开了花,却还在那忽悠。

“世侄可再就如意作诗一首啊?”徐县令指着盛装玉如意的盒子道。

这就摆明着不相信了,剽了一首还让再剽。武进心里想:真没想娶你家姑娘,这就是给自家长辈挣个面子而已。诗剽多了是要遭天谴的,没看后世小说里那些穿越到古代的人,因为诗抄多了挨刀、破家者有之,娶四、五个媳妇天天后院鸡飞狗跳玩宫斗者有之……

腹诽归腹诽,既然已经撒了谎,也只能用更多的谎圆下去了。没想到,剽一首时心里忐忑,剽两首竟自然许多。

“那小子就勉强再凑上一首,请世伯斧正。”

“难得世侄年少就懂自谦。但说无妨!”未来老丈人还真是县令,这是铁了心要审个明白。

武进略作思考,把记得的以前给拍卖会写的各种文案在脑瓜里捋了一遍,正好记得有一首提到如意的。不管说的是什么意思,反正有如意就算应景,就不顾后果地念了出来:“闲弄玉如意,天河白练横。时无李供奉,谁识谢宣城。两鹤翻明月,孤松立快晴。南平三年客,此刻满怀清。”

又是改了后两句中的几个字,原诗中有古时河南,武进又没去过,这个怯不能漏。倒是武父来南平三年多,这时候飘一飘自家爹的清高孤峻是可以有的。

“世侄果然不凡,出口成诗又饱含文士气节。“南平三年客,此刻满怀清”,明阳兄啊,世侄深懂兄之心意,让余羡慕得紧啊!”徐县令这回没话说了,两首诗已经作出来了,这一首用来表气节、明心志还是够用的。

其实武进并不是很清楚这首宋代诗里的含义,诗中讲的李供奉便是诗仙李白,谢宣城则是李白的偶像南朝诗人谢朓。李白曾写“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诗文里的小谢便也是指他。武进只是想应了武父淡泊名利的心境,连权倾于野的枢密使的亲信幕僚都不做,硬在这荆州做了个闲职,这还不够淡泊。

武父向徐县令拱手回礼,回头看了武进一眼,口中却欷吁。

“平时给犬子倒是说文解字,但从未言胸臆。我也不解他这小小年纪如何将人心思看个通透。两年前他救人落崖,之后大病一场,足足几个月神志才恢复清明,之后便手不释卷,大有长进。对此我既欣慰又辛酸,小小年纪就经历生死大劫,不该啊。”

“明阳兄,世侄当初舍命救人勇气可嘉,历经生死再得进境是坏事成了好事。余为兄嫂贺!为武家贺!梅儿若有此夫婿,我心更慰。”武进没想到,抄两首诗还真就骗了个媳妇。事已至此,他总不能坦白交代诗是剽窃的吧,只好硬着头皮低头弯腰听着。

“如此甚好,我两家亲上加亲更是美事一桩。”两人哈哈笑起来,还挽起了手,武进此时激动得嘴唇哆嗦着说不出来话。哥儿们前一世千挑万选都没办好的事情,让你们几句话就给定了!那可是我一辈子的幸福啊!多年后,每次武进说起这时的情景却感叹老爹的睿智,是阅人无数才有的宝贵人生经验。

两家的四位长辈都到齐后,家宴便开始,宴席上宾主尽欢。因为是定亲,徐梅尔只是出来见过了武母,受了礼物就返回闺房了。按照规矩,在成亲前男女是不能无故见面的,定了亲事便应避开。宴席期间未来岳父还让武进再当场就以墙上挂着的《墨竹》画作再作诗助兴,武进也不含糊,当即吟出了郑燮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两位家主喝彩,还为此特意干了一杯。两位母亲虽然并不懂诗文,看着两个文人叫好便也知道武进的诗文应该是十分精彩,也面露喜色。

武母是因为自家儿子争气,徐母则是因为知道武进不是傻子替自家姑娘高兴。武家父母在宴席上面子赚的足足的,还让武进给未来的岳父大人和岳母敬酒。说实在的,武进这时心里因为被定了亲的缘故并不是很痛快,把握住机会端起酒碗殷勤地给几位长辈敬酒、布酒。

酒宴结束时,武父和徐县令喝得大醉。武进的小身板还背不动已经断片的老爹,只能与母亲一起搀扶着武父上了马车。徐县令也喝高了,只好由徐母代他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