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山顶观星的宁静与宏大愿景,仿佛一层被现实迅速吹散的薄雾。返回公司,林长青便察觉到一丝不同以往的暗流。

首先是在一次行业标准研讨会上。当“长青科技”的代表提出一项基于“长青架构”衍生出的数据中心能效优化标准草案时,另一家名为“龙腾科技”的公司代表立刻提出了数条看似专业、实则吹毛求疵的质疑,其论调尖锐,拖延会议的意图明显。

“龙腾科技”背景深厚,与某些国资体系关系密切,近年来在政府项目和基础通信领域扩张迅速。他们过去与“长青科技”井水不犯河水,如今却似乎开始将触角伸向了高性能计算这片“长青”的核心领地。

随后,王工气冲冲地闯进林长青的办公室。

“林总,我们看好的那家做特种陶瓷基板材料的初创公司,‘墨矩材料’,昨天突然通知我们,他们最新的技术合作方定了‘龙腾’!”王工脸色铁青,“我们之前明明已经谈得差不多了,他们的技术对我们的下一代封装至关重要!‘龙腾’根本不做高端芯片,他们抢这个干什么?而且开出的条件,根本不符合商业逻辑!”

林长青放下手中的笔,眼神微凝。这不像是正常的商业竞争,更像是一种针对性的资源抢夺,意在打乱“长青科技”的供应链布局。

苏雨晴那边也遇到了麻烦。她在推动“长青科技”参与某个智慧城市标杆项目的竞标时,原本凭借技术方案领先优势很大,却在最后一轮评审前,听到了关于“长青科技”技术路线‘过于激进、可能存在未知风险’的流言,源头隐隐指向与“龙腾”交好的某个专家。

这些手段不算多么高明,却足够恶心人,像牛皮糖一样黏上来,消耗着团队的精力。

“看来,我们树大招风,有人坐不住了。”林长青听完苏雨晴的汇报,语气平静,听不出喜怒。

苏雨晴蹙着眉:“‘龙腾’的背景不简单,他们更熟悉体制内的规则,有些非市场的手段,我们用起来会束手束脚。”

“正常的商业竞争,欢迎之至。”林长青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但如果想用盘外招……”他后面的话没有说,但眼神骤然变得锐利,如同即将出鞘的刀。

他并不惧怕竞争,甚至认为适度的竞争能促使团队保持警惕和活力。但这种带着背景色彩、试图利用规则之外手段进行干扰的行为,让他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这提醒他,国内的商业环境并非铁板一块的蓝海,这里同样有暗礁和潜流。

几天后,一份由商业情报部门整理送来的加密报告,摆在了林长青的办公桌上。

报告的标题很简洁:《关于“华科电子”启动“盘古架构”芯片研发项目的初步分析》。

“华科电子”,一家实力雄厚、背景更深的大型国企下属科技公司,之前主要专注于国防和特定行业的专用芯片,并未涉足通用高性能处理器领域。

林长青快速浏览着报告内容。里面详细列举了“华科电子”近期的招聘动向(挖走了几位在并行计算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设备采购清单(订购了与“长青”类似但型号更新的EdA软件和测试仪器),以及他们对外宣称的研发目标——“打造自主可控、面向未来算力需求的新一代通用芯片架构”。

报告末尾,情报分析员用加粗的字体重标注:“据信,‘盘古架构’在设计理念上,与我们的‘长青架构’存在高度相似性,且其研发团队中,有接触过我司早期(芯片成功前)部分非核心技术文档的人员。”

室内一片寂静,只有林长青指尖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他放下报告,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天空依旧湛蓝,城市依旧繁华。

但他知道,前方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

“龙腾”的骚扰或许只是疥癣之疾,但“华科电子”这样的巨头下场,并且选择了如此相似的技术路径,则意味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这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同一赛道上,凭借其庞大的资源、深厚的背景和可能获得的信息优势,发起的正面竞争。

他拿起那份报告,又仔细地看了一遍,尤其是“盘古架构”那几个字。

新的对手已经出现,而且来势汹汹。

一场围绕技术路线、市场份额、乃至未来话语权的更深层次的博弈,悄然拉开了序幕。

(第191章 完)